【他鄉軌跡--引導式創作坊】
第五週 第一次擁有個人獨自房間的樣貌?
原本今天有通知大家要帶自己與家人、朋友的照片,可是一到小小時,老師請先到的同學先看桌上的一本封面使用陳舊黃褐色為基調的繪本,封面有兩個大字“抵岸”,一翻開裡面滿滿的都是鉛筆畫,先看到的是一張張的人像畫,很像相冊一樣,很多不同的國家、種族的人們,原本一開始還是步太清楚內容是什麼?後來隨著一張張精緻的畫面與畫中主角的動作,才慢慢了解左者想表達什麼,他非常的厲害,將這樣的一個主題,使用在各種角色與生物、看不懂像是密碼般的文字、巨大的景色、在加入自己的各種想像。
把讀者的角色,隨著畫中的人物轉換成自己彷彿也是主角般,隨著主角的眼光、與腳步,一步步的離開妻兒與家鄉,前往陌生的地方,一座巨大不熟悉又帶著危險與冷漠的城市,初到此地時,也遇到一些友善的移民朋友,他們不厭其煩的一一教導幫助他,也訴說著彼此的移民故事,大家互相幫助,主角也很認真的生活著,有了那些朋友的幫助,也不在如此寂寞孤獨,心中最大的支柱與希望便是遠在家鄉的妻兒,直至妻兒們也都被接到城市裡,一起相聚快樂的生活著,於是他們從新移民變成舊移民,而那曾經陌生又冷漠的城市,也慢慢變成他們的家,最後主角的女兒正在幫助著新移民認路,幫助著新移民。
作者:陳志勇/圖文 原文作者:Shaun Tan
作者非常厲害,畫中沒有任何文字,只用一幅幅的連續畫作表達,就將這樣的感覺表達的非常適切,每個人的詮釋也許都不盡相同,可是感覺一定都是一樣的,也讓新移民的同學,沒有文字上的限制,大家都能讀懂這樣的感覺與情緒,非常棒的一本畫冊。
後來老師請大家將自己擁有的第一個自己的房間畫出來,於是大家就開始回想,努力的找尋很久以前記憶中房間的樣貌了。
01.第一位是-S,她畫的是自己嫁過來台灣住的第一個房間,時間大約在2005年,房子蠻大的,居住的家人也不多,主要是住在三樓,房間內的東西有些是剛來台灣還沒結婚時的個人用品,先生對自己很好但因為覺得台灣東西有點貴,所以都選便宜的東西使用,房間內大多是簡單的生活物品,床鋪、化妝台、衣櫥、電腦是跟先生共用的,現在也仍然住在那,後來生了兩個孩子,雖然孩子們都有房間,為了就近照顧孩子,所以現在房間內幾乎都是孩子的東西。
02.第二位是- C,他大約是在1970年離開家鄉的,第一次到高雄的旗袍店當學徒,當學徒是沒有自己的房間的,他那時後還有一個師兄,兩個人晚上就睡在工作臺的下方,白天也在這邊工作,幾乎所有地方都是共用的,那時後學衣服大都是男生,要學三年半,也等於睡在工作臺下也三年半,沒有工錢每個月有零用錢,大約逢過年才能回家,早期台灣是很辛苦的,所以現在人或是新移民很難想像早期的台灣。
03.第三位是CH,他從來沒有搬過家,所以他畫的出國時後居住的房間,他也不太記得房間擺設了,只記得電話,因為要常常打電話回家,是在俄國聖彼的堡三年前去的,居住在當地人的公寓出租,待了一個月。兩個朋友一起住,是第一次居住在他鄉的房間。
04.第四位是-議霆,她的房間非常非常的小,大約兩坪左右,活動的範圍也很小,大約都是電腦、衣櫥、陽台、浴室、冰箱、書架、只要有雜物就會很容易堆滿房間, 議霆很喜歡被子,所以她的床上常常堆滿被子,還有家裡的娃娃。她大約是在2008年8月從高雄上來的,一直住到現在,房間除了小也沒有什麼缺點。
05.第五位是-NI,1985年搬到新家,家裡有三個女兒,自己是老二,都睡在同一個房間同一張大床上,房間裡有三張書桌,東西跟睡覺的位置都不能選,東西都是姐姐用過的,以前自己還很悲觀覺得沒有東西是公平的,一直到了自己當媽媽,才明白為了經濟、等等,媽媽才會這樣。現在已經搬家了,舊的地方住了大約十多年了,也賣掉了。
06.第六位是-我自己,因為小時候搬過很多次家,也都不太記得了,所以畫的是自己在大學2004年時到台中念書的房間,這是最後兩年住的房間,跟同學一起合住,是一棟透天厝,因為很便宜,自己跟朋友住在最上面一層,因為常常很多作業要交,所以就分了兩個區域,一邊是睡覺一邊是做作業討論的地方,因為住在外面,所以傢具大多是使用便宜組合式的鐵力士架,可以放書跟衣服很方便,會想到這邊是因為距離現在最近印象最深刻、也跟同學相處最歡樂的地方。
07.第七位是-May,她畫的是高中時來到北部住在親戚家的房間,雖然是親戚但還是很不方便,因為親戚還是會容易管東管西的,跟表姐一起住在同一個房間,房間內的空間大部份都是自己在使用,因為常常要交作業畫畫,傢具大部份是親戚的,住了高中三年,念了大學就搬出去,因為念大學就有藉口搬出去了,那時後從內湖到板橋通車太遠了,所以就可以搬出去了。
08.第八位是-U,其實她最先住的是大學的宿舍,不過她今天畫的是大學畢業後,剛來台北住的房間,是先跟來臺北的姐姐一起租房子住,有張單人床姐姐睡床上,自己睡地板,東西很少,有折疊桌、衣櫃、陽台、電鍋、電視,住了一年多,後來就改租別邊了。
大家說完後,老師說到台灣的女孩比較容易有自己的房間,於是老師也調查了一下,擁有自己房間的年紀是何時?大部份都是在高中或大學,小時候幾乎都是姊妹同住,因為台北房子比較小,所以常常都是孩子同住,等到青春期時才會分開睡,女孩子幾乎都是等到念書後,在外地居住才有自己的房間, 這樣會持續到結婚後,可是結婚後會開始失去自己的生活與空間,因為要照顧孩子,有書房的幾乎都是先生的,所以更不可能會有自己的房間,而大部份的婦女唯一能使用的幾乎都是廚房的餐桌,這部份對於自己的創作與自己想做任何事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自己的房間,會有那麼大的影響,但我真的很喜歡佈置自己的房間,曾經自己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改變位置,但我一定要一張很大的書桌,還有書架,那也是讓自己能夠很開心創作與閱讀的地方,房間就像每個人的小宇宙,裡面有多少東西也代表著自己心裡什麼東西最重要,東西越少,生活常常也越貧脊,所以房間好像也是每個人的最初與最終,是如此的重要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