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圈谷山屋| 1小時 | 50米方圓
大約3分之2垃圾分類抽樣 |塑膠垃圾種類
_________________
每年來到南湖調查,總能明顯感覺到環境變化,諸如垃圾、排遺、廚餘、草皮退化、步道沖蝕….。這個月雖因疫情讓山裡安靜不少,我們心想上述幾個問題總算可以減緩,但也有些問題不會消失。其實現下是可以審視不少問題的空檔,同時是個轉機,相信已經有許多人等不及回到自然的懷抱,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識到山林在承受登山熱潮後的種種變化,然後在這波短暫寧靜過後,或許只是再次湧入衝擊的浪潮,什麼也沒改變。
在石頭下看見山椒魚和垃圾作伴是令人感到可悲之事,但最驚悚的,則是在去年調查時看見的一坨特別的排遺。老師說可能是草食獸的,小高和我都覺得是野豬的,但暫且不論這排遺主人是誰,最令人在意的,是可以看見包括藍色帆布纖維、糖果紙等塑膠碎片夾雜其中。雖然我們不知道這隻動物吃進這些東西後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但萊豬都不想要了,吃塑膠的豬就能被接受嗎。
在山上撿垃圾早已是一種習慣,每次也總會看到新垃圾出現。不要亂丟垃圾的呼籲,更像是那些貼在山屋牆上卻通通不會被遵守的告示一樣,令人心灰意冷。所以光是撿垃圾之外,可能也得持續用不同的方式讓大家看見這些垃圾透露的訊息。
其實這陣子在調查之餘所做的,不過就是垃圾分類這種簡單概念。就像我們在駐在所看到那些酒瓶瓷器等遺物,進而推論著故人生活樣貌一般,當某些物品總是一再出現時,它便可能反映著某個人或群體在某個時期的行為慣習。如此一來,或許比較容易讓大家理解自己是否也成了這些廢棄物的其中一個供應者。
幾日在南湖圈谷的調查工作之餘,也順便撿拾了山莊周圍約50米方圓區域,還有 #溪溝中的塑膠類垃圾。這些垃圾除了暴露在地表之外,也有被壓在石頭下,或是埋在土壤中,剛好探出頭來被我們看見就順勢挖了出來,最後撿的量大概可裝滿一整個肥料袋,抬起來也是頗有份量。其他還有金屬、玻璃、廚餘等廢棄物,在考量可能會超過負重限度後,就沒當成主要處理對象,如果全部堆起來,可能也相當可觀,更不用說還有無數深藏在灌叢裡的垃圾了。
因為數量不少,花了一小時也只把大概三分之二的垃圾分類,就姑且當成抽樣,或許足以一觀其組成。主觀分類為下列幾種類型,單純以數量作排名,只是有利於對這些塑膠垃圾種類有些概念。
_____
1. 塑膠類食品包裝共203份:
此處主觀界定只要能從包裝看得出是食物的都算。小至撕開的截角,大至食物外包裝或塑膠盒。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看到麻痺無感的垃圾,無論是路上、路邊、灌叢裡、石縫下都能發現。尤其是糖果紙截角雖然小,一整路撿到的數量累積下來卻也相當可觀,並且也是那坨排遺中出現的其中一種塑膠。
不過就材質而言,或許還可更廣義的納入各種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膠袋,還有其他面紙、暖暖包等各種外包裝,共27份。有丟棄在草叢,也有從土中掘出或被壓在石頭下,在風吹日曬或人為踩踏下,也被撕裂成碎片散佈在自然裡。
2. 橡皮筋89條:
橡皮筋明顯可見被高山強烈的紫外線破壞,很多都成脆化甚至成為碎塊狀態,在山屋周圍的量明顯比路徑多,這個現象一樣可以在雲稜山莊或審馬陣山屋發現。
3. 菸蒂81根:
南湖一整路都可以撿到菸蒂,整趟撿了約150多根菸蒂。順便一提,我自己在定期調查的820林道,從去年10月至今也撿了200多根菸蒂了,而且每趟都可以撿到新菸蒂,相信其他山徑上也容易撿到這種顯眼的廢棄物。菸蒂一樣是塑膠組成,也需要時間分解,且還有釋出毒素的隱憂。
4. 人造纖維製品共60份:
包括濕紙巾31張、雜類繩子14條(彈性繩、營繩)、襪子3雙、手套3支、抹布(或毛巾)2條、鋁箔睡墊邊緣2條、髮圈1、內褲1。就重量而言,這些纖維製品在吸了雨水之後成了最重的垃圾。必須特別強調,濕紙巾主要都於山屋北側的水源溪溝撿拾,很明顯是登山者來此上廁所而遺留在此,旁邊的衛生紙我不敢撿。我懷疑有不少人不知道濕紙巾其實不是紙,而是無數纖細的塑膠纖維組成,分解的速度比紙漿慢。
而且就算南湖的廁所再如何讓人感到噁心,但你無法忍耐的幾分鐘,卻可能影響的當地生物們的一輩子,更何況還是一群人都這麼做。
5. 硬度較高的塑膠雜物48份:
包括各式裝備扣件、瓦斯罐蓋、登山杖頭等。
6. 口腔清潔用品29份:
牙線棒24支、牙刷3支、牙膏1條、漱口水包裝1。
7. 醫藥相關物品15份:
包括各種藥品、膠囊或藥錠包裝。
8. 保麗龍碎塊11份:
除了山屋附近,沿途所散佈的量也不少,這種廢棄物也很容易碎裂成小片。其他五花八門雜項還有乾燥劑5、吐司包裝鐵絲5、廢電池4、拖鞋3、打火機2等雜七雜八品項。有些東西也不知道帶上山做什麼,包括3小本犀牛的裝備型錄。
_____
除了塑膠之外,山屋周圍也有不少鋁箔類碎塊,計60份。這還不包括一處於溝裡焚燒的大塊殘骸,由於焚燒者將錫箔紙與塑膠一起焚燒,冷卻後變成一個融合砂石與塑膠的垃圾餅,又重又臭。不知道未來此地恢復成豐水溪流時, #取水者是否還能安心取用?
把這些垃圾類型列出,也許有人一下子就想去追究是誰丟的,包括我自己也都會去猜測,但與其製造攻擊對象卻模糊了焦點,還不如馬上先把它們清下山。畢竟每個人在山上的食衣住行都成了一部分垃圾的供應者,真要細究,恐怕連鞋底一路磨出來的塑膠碎屑也得算進去,#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而放任、無視這些垃圾的存在,其實與丟棄垃圾是一樣可怕的事。所以只能希望大家時常提醒自己,是否在無意間也成了這些廢棄物的供應者,同時也在看見他人留下這類垃圾時給予提醒。
每個人都丟一點能讓山變成垃圾場,但每個人都撿一點也可以讓山變得美麗一些,#什麼都不做就什麼也不會改變,環境也會在承受這些衝擊過程中持續劣化,#其實無論在高山或平地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下次再回到這裡或許又要隔好一段時間了,人潮終究會有回到山上的時候,也不敢期待這裡的環境會改善多少。推薦大家翻閱《臺灣百年曙光》中由楊南郡老師譯註的踏查篇章,從田中薰在《#臺灣の山と蕃人》所述,那可能存在著各種「冰河の香」的南湖圈谷,在八十幾年前帶給他們的感覺,也 #想想我們現在如何能讓這裡變得更好。
文、影像.鄭勝文 / 繪圖.阿比 ig:@oh.alphaever
__________________
前幾日一個很棒的圖文記錄,我們跟作者聯繫希望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山林裡面臨到的實際問題,在疫情也許即將解禁但仍然無法恣意出國的狀態下,山上所獲的得衝擊也許只會越來越大,如果你愛山的美麗壯闊,也請儘量保持它的原樣減低衝擊,讓其他人也能享受你曾看到過那樣迷人的景色。
再次感謝勝文的紀錄與分享。
#南湖圈谷山屋 #登山那些重要的事 #登山補給站 #keepon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