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之夢-江崎悌三《第二回台灣採集旅行記》


看到有臉友在討論發問太平山的鴨之池在哪邊?但工作生活忙碌而且要多方比對查證,需要稍要點時間研究,也意外發現,江崎悌三的這次行程記錄,跟前年給洛里山路線、去年夥伴探加羅北池的路線相似。
於是將作為探過幾次太平山後的資料留存與研究,文中只是目前蒐集到的資訊作為判斷,如有錯誤請勞煩相告,讓阿比能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請先看這段吳永華老師所著《桃色之夢》一書裡,江崎悌三《第二回台灣採集旅行記》是從7/21到7/28日的7天旅行記,因為版權不方便全部節錄,若是有興趣的歡迎購買桃色之夢一書:

這段記錄看似簡單的描述,其實藏了許多小細節與地理位置,仔細對比留意其實非常有趣:
  1. 走給里洛山至三星山的稜線......略。
    A : 1929(昭和4)年7月,臺灣總督府山林課員吉井隆成從埤亞南鞍部出發,登上南湖大山,並沿著巴都諾夫山、給里洛山、三星山三峰等長程的三星山支脈完全縱走。(資料來源擷取自 宜蘭體育運動史年表 吳永華 著)

  2. 一路穿過森林帶,即可看見前方不遠處三星山的二等三角點,這是最近由陸地測量部所設置的。

    A : 這邊不確定是不是江崎筆誤,因為他所處的位置距離三星山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三星山是太平山區內最高的一座山,並且是一等三角點,江崎所提的應該是指給里洛山的二等三角點。

  3. 給里洛山頂(海拔約兩千四百公尺)是一片平坦的草原,上面有一個半毀的涼亭,西側臨栂尾溪,東側林大濁水北西某一支流的源頭。抬頭仰望,南湖大山的雄姿矗立在眼前,若沿著稜線走,彷彿只要幾個小時就能到達似的。

    A : 兩年前去過給里洛山,山頂的確一座水泥遺跡,當初以為是水池遺跡,看過文章後發現應該是江崎所提的半毀涼亭。文章內提到的西側臨栂尾溪,應該是指現今的四重溪支流,運材鐵路線-須古石線的栂之尾跟中尾中間的溪流(現今嘉平林道),而那一區似乎都已栂作為命名?(例如:栂之森林、栂尾)東側臨大濁水北溪,應該就是現今的莫很溪。另外實際比對距離,的確可以看見南湖大山,不過之前到達山頂的經驗,山頂上都長滿樹木與雜草,現今能看到的機會應該不高,而且感覺上他並不是從現今的給里洛登山口上到山頂,現今路線雖較短但也比較陡峭。

    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給里洛山看南湖大山方向

    2015年的加羅湖會師,給里洛練刀線。這條線是從嘉平林道上給里洛,走往加羅湖的練刀路線。

    給里洛山到加羅湖的路上,有幾處因為雜草叢生,路條不多,需以地圖定位作為行進方向。要不然容易迷失


  4. 從剛才的分歧點往下走,過一陣子可見到加羅山駐在所在左手邊。......略。穿越這密林數百公尺後,加羅湖出現在眼前,海拔約兩千兩百五十公尺,池不大也不深,水澤清澈,周圍約一千五百公尺長。

    A : 從給里洛山到加羅山駐在所之後遇見加羅湖前後順序無誤,但如果細看江崎地圖上所繪製的位置跟名稱,會讓人稍微混亂,蕃地地形圖上,加羅山日文名為カフリン山,查過發音為發音為karariso的確接近“加羅”,下方的警官駐在所,則是顯示ムルロアフ 發音為mururoafu,加羅湖日治舊名稱為牟霞湖(加羅湖),能將霞光映入眼簾之意,但之後台大登山社探勘後,將此湖改稱為加羅湖,因此變為通稱。所以我想此駐在所因為接近牟霞湖(加羅湖),所以也是取作相同名。

    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給里洛山、加羅山(牟霞)駐在所跟加羅山相對位置。

    加羅山日文為カラリン山,大略發音為karariso。警官駐在所ムルロアフ 大略發音為mururoafu。

    ムルロアフ草原の湖,海拔2300m- 周圍1500米.太平山森林の植生調查報告(豫報)-鈴木重良  / 出處-台大總圖

    大平山ムルロアフ湖.蘭陽大觀-小山權太郎  / 出處-台大總圖

  5. 若順著路走,是經過大嶺、峽月而到達多聞溪,可是營林所的響導帶我們抄近路。途中有個「鴨之池」,水草叢生,無法進行採集。再往下還有一個水池,水色恰如泥炭般呈灰褐色,這一帶叫「寒霞溪」。......略。雖說是抄近路,但此路已有一年多沒人走過,荊棘從生,與人一般高,腳下的木頭臺階也已腐朽,實在難以通行,好不容易走了兩公里。經過廢棄的時雨澤作業地,走出多聞溪後山,繼續往下走。

    A : 之前蒐集研究後,大約可推論大嶺、峽月大致位置與方向,大嶺位於加羅山下方東側,尤其峽月更是靠近現今的白嶺溪,所以我推論江崎的嚮導不想帶他們繞一圈前往當日住宿地-多聞溪俱樂部,於是從加羅湖與加羅山中間走東北方向(他也沒提到有登加羅山,地圖上也沒有標示加羅山位置)。並且突然想到之前有夥伴走加羅北池的路況,感覺非常相似,於是慢慢推敲出江崎當日行走路線。

    文中所經水草叢生的「鴨之池」,我推論為姐池,池水狀況跟江崎所形容的很相近,“水草叢生無法採集,往下還有一個水池,水色恰如泥炭”,其實加羅湖周圍的池子曾被研究者推論為冰河時期的泥炭沼澤,所以水色才會有這樣的情況。

    加羅湖-姐池 photo by 丹丹

     接著江崎提到“與人一般高,腳下的木頭臺階也已腐朽,實在難以通行”,我們夥伴在走此路線時,也曾遇到這一段所謂的木頭階梯,但其實這並非一般的木頭階梯,而是舊時伐木時期所使用的木馬道(是早年伐木工人伐木完,運送木頭下山的道路,太平山的深山內常常會有這麼一段木馬道,有的保持很漂亮,像是在茂興線的壽車站附近)。

    木馬道 photo by 丹丹

    “好不容易走了兩公里。經過廢棄的時雨澤作業地”,這邊所提到的時雨澤作業地,覺得很像是加羅北池,一來加羅北池是人工儲木池,二來距離與方向也非常接近,他們應該是經過此處後,續走加羅東北稜下切支棱到多聞溪工作站(俱樂部)。個人也覺得“時雨澤作業地”好適合加羅北池的天氣與環境,常常是潮濕起霧的。

    加羅北池 photo by 丹丹

  6. 所以我覺得鴨之池並不是指是給給池或是加蘭池,方向就不大對了,比照江崎悌三他們住宿地點為多聞溪俱樂部的話,那就應該是往東北方走,而不是往西北方前進,還有另一個排除是給給池或嘉蘭池的因素,就是源跟源上部的位置,給給池跟嘉蘭池是在源跟源上部的西北方,江崎地圖上鴨之池是在源跟原上部的東南方。

  7. 海拔約一千五百公尺的多聞溪沿著テクナン溪上游的ゴーリキ溪流出,數百尺高的絕壁上有著茂密蒼鬱的森林,站在上頭實在令人心曠神怡,隔著眼底數百尺深的溪谷,是也甚為遼闊。

    A : 文中提到的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多聞溪,對照地圖,的確也是多聞溪俱樂部(工作站所在範圍),現今的白嶺溪,應該就是日治時期的多聞溪,並且還有知名景點多聞溪鐵線橋(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八米),為多聞工作站(俱樂部)與見晴(古)聯絡便道。
* 目前還不確定每條運材鐵道車站的絕對正確路線與位置,除了靠文獻,最好的方式還是要到現場去走過一遍又一遍,不停的比對,就像這次有臉友發問,也讓我發掘出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在歷史的步道上

覺得越查越比對很有趣,雖然也很燒腦燒時間,但覺得能走在這樣有歷史故事的山林道路上,非常有趣,如果有任何疑問或是對於太平山有興趣者,可以來討論討論,畢竟還是希望歷史不會就這麼消逝,或是只有幾個人默默知道,畢竟這是屬於我們土地上的故事呀。


1 意見

  1. 您在上文中地圖的說明備註寫到:加羅山日文為カラリン山

    日本時代地圖上寫應該的是 カラサン (音譯: ka-ra- sa-n)

    這一點,我剛好最近也在查資料,得以驗證。
    "カラ山は蕃語で「バボカラサン」と云ふのを音約して「カラ山」とした。"
    (資料來源:明石生,〈太平山創業當時の話〉《營林彙報》)
    營林彙報 第2卷第4號(昭和11年7月)

    以上,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