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月光下的澡友(上)

終於走在夢想中的鐵軌上。
✍  2015 11/27(五)~11/29(日)三天兩夜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
一年多前從山友阿綿那邊得知,因為就讀歷史系,所以她之前常常走訪一些山林鐵道,去探訪早期林業鐵道的歷史興衰,恰巧聽過一次嵐山工作站的講座後,心裏更是響往。去年底原本安排見晴太平鐵道,也因為種種原因我未能成行,在某些巧合下,其他山友發起了”史詩般的木瓜山“行程,才發現木瓜山是哈崙山地鐵路的起點,讓人更是期待,雖然到最後發起人未能參與,我初次變成領隊,但也因此有緣聚集了一隊這麼棒的夥伴同行,木瓜山本身的歷史過往與山林都非常豐富有趣,但若是沒有此次同行的夥伴們,相信一定會少了很多很棒的過程與回憶。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

中央山脈東側的花蓮山區在日治時期,就進行大規模的田野調查,並在木瓜山區發現大量的檜木林,因此在1930年日治時代由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開始採伐。花蓮區共有三條高山森林鐵路-林田山鐵道、哈崙鐵道、嵐山鐵道,我們這次去的就是哈崙山地鐵道,哈崙線的起點是池南轉運站,終點為木瓜林區第77林班,全長50km高山鐵路,五個長達4,707公尺的高山索道,直逼中央山脈主脊。

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管陸續延長規模,民國78年政府全面禁止伐木,至今已經封山長達27年,當時因為興盛林業而在山中所搭建的工寮與宿舍、機具、火車頭、車廂、索道頭都棄置在山林裡任由荒廢,獨自在山林裡慢慢生鏽、傾倒敗壞直至完全消失。哈崙第三索道頭至王矮山附近,因部分路段山壁營中坍塌,已經無法全線通行,因此得分為索道段及鐵道線行走,此次我們走的就是索道線,第三工寮所在地是以前的大景車站。

【夥伴】
  共計 4男4女,共8人。
  龍哥(嚮導&攻擊手)             綿綿 (Day1,3 領航員)
  龍頭(壓箱寶)                     瓜瓜(Day2 領航員)
  阿賢(生火泡茶手&澡長)        佳螢(醫官)
  裕淵(第二攻擊手&紀錄)        阿比(領隊&紀錄)
  沿莉(開團&留守人)

【困難度】★★★☆☆
  路徑崎嶇、凌亂或多叉路,需體力、步行技巧及(緊急)過夜裝備。(以登山補給站分類)

【交通】
  包車,從台北到花蓮來回。

【個人必備裝備】
  安全帽、攻頂包、6m扁帶、大D x 2、水袋 or 水瓶(水源為鐵桶水)。

【菜單】
  個炊,兩日早午晚餐。

【參考紀錄】
  2005 小花軍團 漫步山林鐵道中—木瓜山
  2005 東華大學 木瓜山
  2007 花蓮木瓜山 (政大)
  2011 木瓜舊木瓜哈崙森林鐵道巡禮
  2011 木瓜山Day1初探哈崙山地鐵道第三工寮

【預計行程】
  11/26(四)晚上集合,台北出發。
  11/27(五)產道入口 → 產道碎石處 → 第一工寮 → 第二工寮(午餐)→ 鐵軌 → 第三索道 → 第三工寮。
  11/28(六)起床早餐 → 鐵軌 → 溪溝木瓜山登山口 → 木瓜山(午餐)→ 溪溝登山口 → 探水源 → 第三工寮。
  11/29(日)起床早餐 → 第三索道 → 台車木門處 → 第二工寮 → 第一工寮 → 產道碎石處 → 產道入口 → 慶功。

【實際行程】

Day 0   11/27(四) ☁ 傍晚稍冷,風大。

◔ 20:00  台北,台電大樓捷運站一號出口集合,10分鐘後出發,原本興高采烈地拜託司機大哥協助拍照,翻找相片時,發現可能是假動作沒按下去,沒有出發照有點殘念。
◔ 21:00  到達蘇澳7-11 休息上廁所。
◔ 21:20  出發,上蘇花高,可能因為週四晚,一路上沒有塞車非常順行。
◔ 23:53  到達花蓮壽豐鄉志學民宿(一人$350),入房後刷牙完不到10分鐘立馬睡著。

Day 1   11/28(五)☁ 早上多雲,午後開始起霧陰天。

產道第一柵欄鎖鏈停車→第二柵欄鎖鏈處→碎石產道入口→明德鞍部→第二工寮→鐵軌→檜木大型拱門索道頭→三號索道頭、台車→三號工寮。(行進時間,含休息拍照午餐大約:8小時14分 / 爬升高度約:1200m)

◔ 05:00  起床,去附近買永和豆漿、便利商店裝熱水,整裝上車,出發。
◔ 06:30  經志學火車站轉至台九丙,往南行駛不久後在15.4k處,右手邊有一招牌阿尼吉民宿右轉進入。
包車下車處來個大合照,還好踢不遠後就遇到 Baki Sugan。
◔ 06:37  經過池南橋後在岔路口下車確認方向,確認方向往循尾稜沿著水泥產道而上,路旁有一電線桿綁有路條。司機大哥看坡度很陡不敢載人陡上,於是我們下車行走,到另一轉彎處,司機大哥此時仍然不希望車子再往前,但距離登山口還有段不小的距離,協調後上車不太甘願的邊念邊往上開。

◔ 07:12  H400m 到高壓電線桿產道處,司機大哥堅持無法繼續在開,因為車子不是四輪傳動,上方無法倒車非常危險等等,我們只好背上裝備開始踢產道往前,其實產道的路況還不錯,但建議之後若要上山的朋友,還是叫四輪驅動較為安全方便。

◔ 07:27  此時開始有點擔心,因為時間不早再加上需多踢這一段產道,深怕會摸黑到達第三工寮,往前走不久後遇到大片的檳榔園與種植山蘇的區域,詢問正在摘採山蘇的當地原住民可否載我們到達登山口,四輪驅動小藍卡車主是高阿公,分了兩趟將我們八人載往第一柵欄鎖鏈處。

◔ 07:30  四輪驅動小藍卡,第一趟載四個人上去(龍哥、瓜瓜、螢螢、阿綿)。
第一批上山夥伴。
◔ 07:42  小藍卡回來,第二趟載最後四個人(龍頭、阿賢、裕淵、阿比),因為前方無法倒車,便在第一柵欄鎖鏈前150公尺下車,但因為忘記拿路邊登山杖,我跟裕淵與高阿公開車返回上車處取回,路上閒聊後得知阿公原住民本名叫做 Sugan,並且是太魯閣族,12/10 就要過78歲大壽,Baki Sugan身體還非常健朗,但膝蓋有風濕所以行走需要拐杖,住在文蘭村,年輕時有上木瓜山打獵,留了電話下山時請來接我們跟包車司機會合。

 鐵道老手阿綿說 Baki 為太魯閣族語的祖父,要放在名字之前,所以稱呼Sugan爺爺為Baki Sugan。

◔ 08:00  H580m。全員到齊,從第一鎖鏈處開始往之字上坡,途經整片栽種整齊的檳榔園。

◔ 08:08  遇到第二柵欄鎖鏈處,繼續沿著水泥產道往前走,龍頭砍支竹杖給螢螢使用,因為螢螢的登山杖也留在阿公菜園旁,預計下山時在尋回。

◔ 08:12  平整水泥產道終點,與舊產道連接處,此時路寬縮小,地面凹凸不平。

◔ 08:19  H680m。遇叉路口,左方與直行皆綁有路條,來過兩次的夥伴綿綿建議,往左轉會腰繞較遠,直行較為快速好走,於是大夥繼續直行,連續幾段之字坡緩上。

◔ 08:34  越爬越熱休息脫衣。
爬坡一整個熱。
◔ 08:40  出發。

◔ 08:42  H829m △ TWD67 座標2646699 / 298713 三叉路口,確認方位,討論是否已超過第一工寮。

◔ 08:51  H875m 休息,放下背包往左探行,路上雜草刺藤叢生,大約140步行距離即可看見一號索道發送點,發送工寮,快到工寮10公尺前,右手邊有一稜尾,閱讀他人紀錄時,發現有的人會從這邊開始上切,但我們選擇回到休息處,龍頭與龍哥先行往右(產道續行)探路,之後回報此路較為好走也不用開路,於是綁上腳丫路條後,選擇此路繼續往上行走。
通往第一發送工寮,長滿雜草的林道上。(機房就在後方荒煙蔓草之中)
龍頭幫龍哥繫上草刀,三天以來不停披荊斬棘為大家開路,臉上也被雜草劃出一道傷痕,完全就是“索隆”來著。
把褲子衣服紮好已防螞蝗隨時入侵飽餐一頓。
◔ 08:44 / H950m 綁上腳丫第二路條。
賢賢跑出小肚肚。

◔ 10:09  H1100m 到達明德鞍部 △ TWD67 座標298014/ 2646270,接近快要陡上處休息吃行動糧研究地圖。
經建三版沒有鐵道線,經建一版才有,等高線多少還是有差異。

◔ 10:38 / H1147m 第1處拉繩,不久後遇到腳邊一處小水源,研判跟前陣子下雨有關。

◔ 11:11 / H1310m 第3處拉繩,瓜瓜被螞蝗偷襲,第一位犧牲者。來木瓜山之前,早已久聞東部山區七彩螞蝗的威力,果不其然這三天每人身上多少都會沾惹到,也有幾位夥伴脖子慘遭種草莓。

◔ 11:19 / H1335m 第4處拉繩,停下確認自己是否在正確路徑上。
沿途確認自己所在位置。
◔ 11:30 / H1380m 第5處拉繩。
◔ 11:37 / H1400m 第6處拉繩。
途中經過至少9處小拉繩區,研判為下坡濕滑所使用,繩索較細窄,不留意很容易忽略,沿路也能看見早期人為的痕跡,猜想應是早期鐵路工人所行走的路徑,還有用石頭所架設的石階石板路,但都濕滑破碎不平整,或廢棄生鏽的鐵線,行走起來要稍稍注意,以免滑倒,此時已經慢慢進入雲霧區。
往上爬就切到鐵軌。
◔ 11:53 / H1490m 第九處拉繩。上攀切到鐵軌處,往右方過懸空長滿雜草鐵軌即是第二工寮,往左沿著鐵軌則是往第三工寮之所在,開始午餐休息,此時氣溫已經很低偶有冷風吹拂,趕緊穿上保暖衣物,以免著涼。
在鐵軌上吃午餐。
◔ 12:20 準備出發,氣溫偏低,大家穿上雨衣抵禦冷風與葉片上潮濕的水氣。

◔ 12:25 遇到第一段高架鐵軌,主樑長滿青苔下方支柱崩懷,看著崩壞的支架,沒有其他想法,馬上選擇下切腰繞。
遇到第一段高架鐵軌。
下切高繞時,看著破損不堪長滿雜草的鐵軌支架。
◔ 12:32  遇到第二段高架鐵軌,周圍無法腰繞,此段鐵軌距離較長,並且轉了個彎,內側雖為雙軌但鏤空較為搖晃,當前方夥伴爬行時,後方也會跟著搖晃,於是一次一人通過,嚮導攻擊手-龍哥到此處也不得不跪下爬行向前。隊伍裡,除了阿綿有豐富的走鐵道經驗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行走,因此大部份人在經驗技能上都較為生疏,看著年代久遠生鏽的鐵軌,長滿青苔碎爛的朽木更是讓人無法信任,於是大部份平常英勇的夥伴們,都不得不慎重緩慢的專心行走,練習走鐵軌這項新的行進技巧。(為了安全著想,出發前希望大家都能帶岩盔或安全帽,也帶有繩索與大D,以備不時之需。)
阿綿在前方用爬的方式過鐵軌。
☞ 鐵道老手阿綿經驗談【鐵道走法-爬行】
當你相當害怕或鐵道太濕滑無法穩定腳步,覺得自己無法行走通過,請拋下羞恥心,直接蹲下來爬行吧。

標準爬鐵道姿勢
  1. 一腳膝蓋請塞在雙軌的中間,將身體重心放在雙軌的那隻膝蓋上。
  2. 另一腳請跨在另一端鐵軌上,可以的話是雙膝都跪在鐵軌上最好,但腿要夠長。
  3. 雙手抓著兩邊的鐵軌爬行,無須碰觸身邊經過的所有枕木。
沿途雖然是雜草叢生,但偶能遇見美麗的花朵植物。
由此開始,龍哥在前方就一直拿著草刀開路,龍頭在後方協助將路徑清除的更加好走,路雖平緩,雜草常常覆蓋滿滿的在鐵軌上,或是垂墜在鐵軌上方,這使得開路與走鐵軌時間花了不少,但也因為去程時開路清的很乾淨,回程時也順暢許多快速,但也辛苦了龍頭與龍哥一路上拿著草刀開路,這其實很費體力。
龍頭邊走鐵路邊清除鐵軌上的路障雜草與刺藤。
美麗的植物。
◔ 12:46 行經隘口,鐵軌鑲在一般泥地上,很扎實。
這段隘口天氣好時,阿綿說拍照很美麗。
◔ 13:17 到達二號索道口,旁邊有台毀損的台車,不久後發現腳下的水泥灌漿石溝,生鏽的索道繩索夾在縫中。
雖然已經多年,但繩索仍然感覺繃的非常緊。
◔ 13:31 / H1510m 到達二號索道著點,小休,跟還屹立不搖的檜木索道頭合照。
巨大的索道頭,都是非常好的檜木製作。
左邊使用鐵條製作樓梯。
右邊使用木頭製作樓梯。
◔ 13:51 離開鐵道,開始走腰繞路,此段腰繞海拔上升不多沿途螞蝗也很多,身旁的野草都沾滿潮濕的水氣,因此褲子兩側與手套都沾滿水氣濕搭搭的,此時最好穿上雨褲,要不然低溫加上潮濕,若不是正在行走產生熱氣,依當天的氣候來說是會感覺寒冷的。
起司菇,聽說好像真的能食用?
◔ 14:44 終於腰繞結束,開始一連串不囉唆的陡上。

◔ 15:45 H1815m 陡上結束,到達第三索道頭,右手邊是已坍塌的索道頭,左方則是台車與破損車廂鐵軌處,取左,但又是一陣與強壯的芒草搏鬥,在濕滑的陡土坡奮鬥一陣子後,看到在這海拔將近2000公尺的山中,居然有這樣的車頭、車廂與鐵軌,讓人實在感動,疲累感一掃而空,夥伴們看到這時,心裡也都非常感動,一邊欣賞一邊拍照,想像著當年是怎樣的光景。
多年以前應該是色彩鮮豔的亮黃色。
看到蹦蹦車,大家精神為之一振。
想到瓦力 WALL-E
傾倒敗壞的車廂。

◔ 16:08 前行遇到換軌處,旁邊有轉轍器,控制軌道方向。
佈滿松蘿歡煙蔓草的鐵軌,不知道這輛山中列車會開往何處。
霧中的鐵軌,別有一番風味。
◔ 16:14  / H1815m 雲霧潮濕低溫下到達第三工寮,前方有一圓形水塔,工寮前方還有三個生鏽水塔,數個小鐵鍋,裡面裝有乾淨雨水。
到達今晚住宿三號工寮。
後方接續來到的夥伴。
◔ 17:09 砍柴想要生火,但因為過於潮濕低溫於是放棄。大家趕緊躲進屋內煮飯休息,換上乾爽的衣物,先使用揹上來的淨水,工寮外鐵鍋內的水,先咖啡綿質濾紙過濾雜質,再用濾水器過濾,濾出來的水質還不錯。
找尋乾木。
製作發火柴。
上方工寮已倒塌傾斜,下方工寮內也有稍微傾斜並有破損,偶有冷風從外灌入,六人排排睡在前段傾斜的木板跟塌塌米上,利用外帳拉繩將門口的冷風擋住,但晚上睡覺時還是感覺寒冷,半夜溫度大約只有六度。另外兩人在後段只剩幾根支柱與木板上就寢,但後段工寮側邊破損很多,因此半夜冷風常常灌進屋內,兩位夥伴都感覺非常寒冷,隔天直接在木板床上拉起外帳,抵擋半夜冷風,聽說效果不錯。
榻榻米已經傾斜,並且非常潮濕,一位夥伴睡這。
下方有大木板,睡了五位夥伴,但因為傾斜越睡會越往下滑。牆壁兩個洞,用藍白布稍微遮掩,半夜還是頗冷。
夥伴將木片重新擺齊在上方睡覺,但左方牆壁破損嚴重,晚上風會灌進屋內。
喝點熱茶後低溫下,其他夥伴很認真地拿出下週的逐鹿山地圖討論,21:00 左右大家前前後後早早就寢,躲進睡袋內禦寒去,後半段工寮的阿賢說半夜風大非常冷,他還一度以為自己睡在稜線上,前半段的木地板上則是邊睡邊往下滑的感覺,證明工寮果然是傾斜的。
低溫的夜晚,大家仍然活力滿滿討論地圖中...


Day 2   11/29(六)☼ 天氣晴,氣溫回升,金黃色的太陽光線照在對面的山頭。

第三工寮→木瓜山登山口→木瓜山頂→木瓜山登山口→在水線處往上往下探水源→第三工寮
 (行進時間,含休息拍照午餐、探水源,大約:8小時48分 / 爬升高度約:627m)

◔ 06:30  大家賴到這時才起床,開始吃早餐,準備登頂包。
菠菜青醬土司+阿里山鄒族耳掛咖啡。
上方工寮鐵桶內的水,其實頗黑..
已經倒塌的上方工寮,不知何時下方也不能再入住。
◔ 07:55  出發,沿途在鐵軌旁發現有黃色水管沿著鐵軌拉設,初判應該是早期從水源處拉至第三工寮處作為使用,但有些地方已經破損,沒有任何水源滲出。

◔ 07:59  開始走鐵軌,沒多久便經過一大段沿著山壁繞行鐵道,對面的山頭也能看到明顯橫向的一條線,應該也是哈崙山地地鐵線。沿途倒木雜草非常多,龍哥跟龍頭花了不少時間在清除雜草刺藤,偶而還得砍斷橫倒在鐵軌上的倒木,但從這一段到木瓜山登山口處的鐵軌都非常美麗,大部份都還算完整,枕木被風雨濕氣歲月侵蝕的不算嚴重,長滿綠草的鐵軌跟大自然融為一體,但行走時還是得多加注意,看清楚在前進,要不然濕滑的腐木還是會要人命,若是仍然害怕走鐵軌,幾乎都有往旁邊稍稍下切的土徑能夠行走,不用擔心。
遠遠看,覺得自然好巨大,人類好渺小。
沿著山形而走鐵軌,非常美麗。
沿著鐵軌行走時,遇到一段崩塌,原本以為要高繞,但後來由龍頭將倒木清除,從鐵軌上通過。
陶製的隘子,是當時通訊設置上長串的絕緣體。
迷人的清晨陽光。
單軌鐵道。
☞ 鐵道老手阿綿說【鐵道走法-單軌】
這張照片是單軌,只能小心翼翼的走鐵軌下的主樑,盡量不要踩與鐵軌垂直的橫向枕木,雖然它們都是檜木做的,但是放快30年沒照顧,沒人知道承重力剩多少。
雙軌鐵道。
☞ 鐵道老手阿綿說【鐵道走法-雙軌】
此照片的雙軌可直接上(但有邊坡可走,就盡量不要冒險)。

走法
  1. 正向交叉步走,比較不會卡包,視線也比較遼闊,但重心變動較大,行走時可將登山杖抵著另一條鐵軌的內側來維持平衡,這樣就不用擔心腳下的枕木是否穩固。
  2. 橫向側走:重心沒有轉換,走起來比較穩定,但要留意軌道兩側植被。
  3. 腳側人正向:有些隊友採三七步走法,盡量讓腳在軌道的面積最大化,有側走的優點,身體正向,也可以去免除卡包的困擾。若能夠習慣,此為最佳解。
◔ 09:00  經過地圖上水線旁的木瓜山登山口,綁上路條,直行鐵軌北向是哈崙山地鐵道往舊木瓜方向,取左上木瓜山,天氣開始炎熱,脫掉外套跟雨褲。
木瓜山登山口,綁上路條。
地上佈滿蕨類濕土,樹上掛滿松蘿。
 ◔ 09:10  出發,谷線在左南西向前進,此處是樹上掛滿松蘿的林地,蔭綠的蕨類豐富倒木頗為潮濕,陽光穿透林間的枝葉,非常美麗。
開始慢慢陡上。
穿透松蘿的晨間陽光。
◔ 09:22  / H1850m 小休,天氣越來越炎熱,脫衣服,在H1900處開始轉北,經一稍微平緩坡後轉往西向在H2050m處切至東北走向稜線上至木瓜山頂。後半段時,龍哥讓裕淵走第一個攻擊手,讓他嘗試第一攻擊手開路找路的感覺。
沿途調整路條,讓後來山友能走得更清楚更安全。
◔ 09:39  / H1935m 補充行動糧,對照地圖。
隨時會研讀地圖,確認自己方位的龍頭。
沐浴在陽光下的小蕨類。
當初被砍頭的檜木,如今只剩殘軀。
☞ 【生生不息】
經過此區域時,龍頭問我們知不知道檜木為什麼底部都會中空,或是感覺像兩三顆長在一起呢?龍頭說:因為檜木的小幼苗需要大量的陽光,如果在一般的地上很容易被遮住光線,不容易長大,當檜木種子掉落在傾倒的檜木或其他倒木樹幹上時,會比其他植物容易照射到光線,也能吸收較多養分,當幼苗逐漸長大時,寄宿的倒木會慢慢腐爛不見,因此形成這樣的生長型態。

跟在龍頭旁邊時,能不知不覺獲得很多知識,例如辨認檜木幼苗葉片的方式,山羌、山羊與水鹿糞便的差異,青剛櫟的種子等等,以前就是一直往上爬,縱使身邊有特殊美麗的自然生態,往往都輕易地忽略,殊不知這才是登山重要的樂趣之一,實在讓人慚愧。

◔ 09:43 出發。
開始陡上中。
這株巨大倒塌的扁柏,讓人好讚嘆,在幾十年前也許滿山都是這樣的樹木。
◔ 10:10 / H2040m 小休。
可愛的菌類,倒掉著遠看還誤以為蜂巢。
◔ 10:17  出發。沿途開始發現有巨木被砍伐的痕跡,地上也陸續發現山羊、水鹿的排遺,更特別的是地上開始有不少青剛櫟的殼斗,以及被啃食後一片片完整的棕色鱗片輪環。
青剛櫟的殼斗,好像一頂頂小帽子,越往山頂路上越多。

◔ 11:30  / H2380m 結束陡上轉至南向,小休,大夥聊天,陰涼林區落葉撲滿地上。途中經過一片不小的區域地上,遍佈許多小番茄大小的黑色排遺,原本以為是黑熊的,下山後查詢依造大小顏色與形狀,應該是山豬的。
 陡上完遇見一處陰涼平坦處。
原以為是黑熊排遺,後來上網比對後,山豬可能性大很多。
◔ 11:45  到達三角點不遠處,看見一獵寮藍白帆布,但帆布已經破損,旁邊還有使用三角點旁的白色帆布拿來當作蓄水池使用。
藍白獵寮,就在三角點附近。
三角點直升機帆布,被拿來當蓄水池。
◔ 11:50 / H2427m 登頂木瓜山休息午餐,太陽很大天氣頗為炎熱,但沒有陽光照射處還是會感覺稍冷,大夥紛紛脫掉雨鞋開始曬乾襪子跟雨褲。木瓜山擁有一等三角點,沒有任何展望,但沿途生態景觀豐富,大夥仍然非常開心。
陽光下開心的大夥。
◔ 13:00  下山,原本上山時跟的幾乎是太魯閣登山隊路條,但下山時,卻在一叉路處無意跟到千岳俱樂部路條,此路較難行走,需橫跨穿越不少倒木,路徑上也感覺較少隊伍經過,稍窄並且雜草較多,一陣子後到達被砍伐過的巨木區,接回原路。
◔ 14:34  回到木瓜山登山口。

◔ 14:40  / H1853m 整裝,意外發現脖子被螞蝗血吻。從地圖所標示的水線往上尋找水源,途中大小石塊分佈地形相似,走到將近 H1914m 處未果折返,回至 H1853m,開始沿著水線望下尋找至 H1742m仍然未果,雲霧也逐漸升起,
沿著溪溝往上探水源。
☞ 【探水源】
此次上山,有安排探水源,從以前上木瓜山不是揹水,就是只有工寮旁鐵桶裡的水,為了想造福後續來訪的山友,我們試著想找出水源處。當時木瓜山區林業活動如此頻繁,左想右想都不可能沒有水源供給,加上沿鐵軌行走時,沿線的黃色水管,更讓人相信也許以前是有水源,因此我們在木瓜山登山口附近,沿著地圖上的水線先往上尋找,龍頭說,如果有水管可以接,那水源勢必要在高處才能往低處流,往上探了將近100公尺左右,發現溪溝的結構大致相同,而且石塊堆疊的地形,不知道是不是當初崩塌將水源埋住了,龍頭說繼續往上找到機率不高,因此回到登山口的高度,開始繼續往下探,下方地形變化較多,但也差不多探了近100m仍然未果,加上時候不早山區濃霧已起,大家還得走一小段鐵路回工寮,於是放棄尋水,回去尋找資料還是找不到,猜想水源有可能在舊木瓜那邊。

◔ 15:56  / H1810m 回到下切處。

◔ 16:05  喝口水整裝後,出發回到第三工寮。回程時龍頭有提醒不要繼續走鐵道,選擇安全的下切腰繞比較好,因為下山回程有可能精神不濟、之前走鐵道很順利或登頂後精神放鬆所致,但押後的我沒有注意聽到,前方有夥伴上鐵道時也跟著上,以至於跟前方隊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這段經驗也讓我學習到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走鐵軌,回第三工寮。
◔ 16:43  到達第三工寮。

開始濾水準備晚餐,遍巡周遭水源,發現工寮左方鐵桶水最為乾淨,雖然有蝌蚪水質只呈現淡黃色,沒有異味狀況不錯,先用綿質掛耳式濾紙先將雜質去除,再使用濾水器,出來的水無色無味,濾水器也不容易堵塞,瓜瓜聰明的使用吊掛濾水器的方式,這樣無需費力,便可得到一碗碗乾淨的水質。

男生們則在較為空曠地依序架起乾柴,漸漸也生起火堆,將潮濕的木頭慢慢也開始燻乾,今日氣候較暖乾燥,天空的星星也非常的多,抬頭似乎看到天蠍座星群,不久後月色也逐漸明亮,有了營火,大家開始圍在旁邊聊天取暖,甚至靈機一動,將多餘濾過的水放進獵人烹煮過乾淨的鍋子,放在火堆上開始煮水,熱呼呼的熱水就讓大家一瓢瓢取用浸濕毛巾,在月光下隔著衣服擦澡,或是躲在工寮黑暗處擦完換上乾淨衣服,沒想到在山上也能如此舒適乾淨,圍在火堆旁的大夥都非常開心笑到不行,說著我們不只山友還都變成了澡友。
在火堆上的鍋子。
大夥拿著毛巾沾著熱水擦澡,還有人調配溫度,不會讓你太燙喔。
待續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月光下的澡友(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