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熊空候車亭>雲森瀑布與逐鹿山交叉路口>雲森瀑布>中坑溪支流右岸>支流與細支流兩溪匯流口>溯登細支流>午餐>細支流水源處>逐鹿山頂>下山>熊空候車亭>回家
參與夥伴:教授、阿來教官、瑞蓮、Dolly、Zita、宗庭、Abby (共計七位)2014 08月16日(六)
◔ 5:30 AM 集合 臺北捷運站 M3 出入口
◔ 7:17 AM 到達熊空車站
去年曾經跟朋友一起到過雲森瀑布,當時是一次輕鬆簡單的踏青行,沒想到第二次再到雲森瀑布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 7:30 AM 集合後熊空候車站出發
不是走右方的產業道路踢馬路往上,而是從左邊行走一段馬路後,從民宅旁切右方的山徑上切,一路就開始慢慢地陡上,是個暖身很好的開始,陽光也開始漸漸強烈,之後切出山徑接到產業道路上,不久後就到達逐鹿山與雲森瀑布的交叉路口。
此時稍作休息,教授要求大家邊休息邊拿出地圖,不能討論跟使用指北針,觀察周遭的地形來辦別我們所在方位,一開始有感覺到水流聲,還有產業道路就在旁邊,但因為對於距離長度的感受很不準確,還有行前功課做得非常不夠,因此一直判斷錯位置,當然還有很擔心判斷錯誤的緊張感,看著學姊們一一答出接近正確位置與判別,在比對阿來教官GPS坐標,果然跟教授說的非常接近。感覺到自己地圖判別能力真的很差,還有功課做不足的羞愧感,原以為教授會非常生氣,但並沒有,教授似乎透過學姊的答案一一有耐心的教導其他夥伴們。
photo by Zita |
討論完畢,接著快速行走前往雲森瀑布,但好似沒有先做好暖身操,右腳掌有點抽筋的感覺,原本擔心今天會出狀況,也許是暖身過後腳掌後來完全沒有問題。
◔ 8:36 AM 到達 大崩塌處。
今年感覺這裡開始長出新的草木,不像去年那樣荒涼,甚至有腐敗味道。
照慣例,開始判別地圖,我一直困惑在兩溪匯流處到底是在哪?教授請一位學姊小跑步前往左方的瀑布觀察,發現不遠的小瀑布竟然是兩條溪流所匯集而下的,教授提醒,崩塌是後來發生,並不是原本的溪流路徑,因此地圖上是不會出現的,所以這裡並不是兩溪匯流處,而且不應該只在站原地觀察地形,應該往前後左右多看,才能有效幫助判別,不會被眼前的景色所誤導。
◔ 8:54 AM
開始行走,往右手上陡切有拉繩,雲森瀑布主流在我們的右手邊,我們則是往支流右岸攀爬而上。
◔ 8:57 AM
路徑越來越不明顯,代表越來越少的遊客上來此地,跟剛剛前往雲森瀑布路徑比起來感覺非常不同,越過一條小溪,到達一開闊處,此地有個牌子寫著耘夢谷,還有水泥砌的石台還能烤肉與休息,應該是個休憩處,但感覺來到此地的遊客似乎也不多,此時溪流為在右手方,並不時會有小瀑布穿插。
沿著中坑溪支流繼續陡上,並無明顯路徑與路條,此時教授指出左手邊有一條小溪流,隱藏著一條獵徑,若不仔細觀察,真的很難發現。
● 9:18 AM
教授與阿來教官,這一段路蠻陡上的,天氣悶熱無風,走得還蠻花力氣的。
● 9:20 AM
不小心下錯溪谷,誤以為此處是休息點,之後又從旁邊陡切上方原本路徑跟上隊伍。
● 9:50 AM
到達休息處,位在左手邊是中坑溪支流,右手邊則是細支流的兩溪匯流口處,稍作休息後,除了稍作休息外,還要大家開始判別地圖方位,並且在附近尋找教授兩年前在此處開的路徑,山林雜草叢生的快速倒木也多,最後還是教授來解出謎底,位在中坑溪支流的右手邊高繞處。大家還發現赤尾青竹絲的蹤跡,一路上人煙稀少,許多蟲類都在比營養,一隻比一隻肥美,越爬中級山好像對昆蟲的免疫力可以提高,之後回到溪邊休息處開始用扁繩打安全吊帶,換上溯溪鞋準備開始上溯。
溯溪到達海拔高度大約980m處,花費大約一個半小時,開始休息並且準備午餐,旁邊有一處獵寮。教授提醒回家後要記得繳交心得報告,阿來教官真的可愛又有趣,並且獲得一張免寫金牌(阿來教官說:我都五十幾歲了還要寫什麼心得....)。
一臉困惑又心虛研究地圖老半天的我。 photo by Zita |
photo by Zita |
開始準備用扁繩打安全吊帶,換上溯溪鞋,等等又要再度出發開始溯登。
◔ 12:51 PM
開始上溯沒多久,右手邊遇到一處陡峭岩壁,看上去實在很驚人。
因為相機不防水,此次使用同隊夥伴的影像記錄,並且標注拍攝者名。
photo by 瑞蓮 |
photo by 瑞蓮 |
此時已經上溯2個小時多,先到達1250m處的水源處,之後在1280m處休息更換雨鞋,準備開始上切逐鹿山頂,天空烏雲遠方開始響起悶雷,教授提醒大家要快點出發,以免大雨更難行進,但阿來教官的GPS對於山頂的定位方向一直飄忽,於是開始由教授判別方位上切,作為前導一邊砍樹一邊開路。溯溪看似輕鬆,其實必須用上全身的力氣還有必須非常專注確保自身的安全,到達水源處時,其實已經有些許疲憊,換上雨鞋陡切攻頂時,又是一次體力的大考驗,沒有明顯路徑,沿路雜草軟泥,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行進,加上氣候不佳一直有悶雷響打,困在雜草樹林中,體力開始變慢不確定何時到達山頂時,心中確實有些許著急。
photo by 瑞蓮 |
photo by 瑞蓮 |
終於到達逐鹿山頂,海拔1414m,阿來教官立即拉起外帳開火煮水,天空也飄起雨滴,雨勢越來越大,大家開始穿起雨衣躲在外帳下,最後的夥伴也到達了,大家喝著阿來教官在水源處取水背上來煮的熱茶,一邊休息補給熱量,教授坐著坐著也睡著,今天實在辛苦教授了。
將近八點離開熊空候車亭,程時,前半段路程高低落差較大,又因為雨後使得回程需花費更多的力氣,所以體力已經變差的夥伴走的緩慢,導致腳踝受傷,小腳丫全隊秉持著不宜棄隊友的精神,除了分配此位夥伴的行李之外,全隊在旁陪伴,摸黑下山,快到產業道路時,由兩位速度較快的夥伴結伴先行下山開車上來,其他五人到達雲森築路叉路口時等待。
感想
此次是第一次用溯登的方式上山,先用雨鞋攀登一段路後,換上溯溪鞋開始沿溪而上,中途在溪邊午餐,到達水源處後,換上雨鞋開始陡上。先前自己有過溯溪經驗,也曾上溯瀑布,但那都是不用背裝備還有身穿防寒溯溪衣物,這次則是完全不同,必須保持背上裝備乾燥,還有不停的連續爬昇,沿途經過不少崩塌處,有時需要稍稍繞道或是需前導開路砍斷橫躺在溪中的倒木,在上溯途中,必須快速正確安全的前進路線,溯溪看似輕鬆,但其實很耗費體力,要注意踩點,專心注意路線,還要讓全身的肢體手腳平均分配好施力點,以免耗費更多的體力,保持好自己的節奏。
這次另外感想最深的就是一位夥伴因為體力不濟,導致腳步受傷,因此大家陪伴已不捨棄隊員的最高原則下,摸黑下山。
在早上出發時,有稍微發現這位夥伴體力跟速度似乎有點緩慢,但不以為意,想說可能因為一直陡上還在適應中,但在溯溪時我則是走在這位夥伴的後方,發現這位夥伴的腳點與路線選擇上有點問題,發生了幾次跌倒滑倒的狀況,一直到達水源處時,就有感覺他的體力有點不行了,這位夥伴沿路落後,還好有宗庭壓隊陪伴,雜草叢生很容易失去隊員們的蹤跡,大家最後都安全到達山頂,第一次走逐鹿山就能順利攻頂,實在幸運,聽說有學長走了幾次才順利到達。
回程時,前半段路程高低落差較大,又因為雨後使得回程需花費更多的力氣,所以體力較差的夥伴走的更加緩慢,也許可能大家此時歸心似箭,下山時也比較放心,所以體力較好的夥伴一路快步向前,我也不例外,但突然經過教授時,感覺有問題,因為教授通常都在最前方遙遙領先看不見車尾燈的,此時為何會停留呢?我稍稍停住,當一位夥伴在此超越往前時,我有點疑惑於是問起教授,現在是要個別走下山,還是要等待後方的夥伴,教授回答等他們在一起前進,因為天快黑了,前方隊員不見蹤影,心會更容易慌張,我也非常有同感,於是教授跟我還有她與後方壓隊夥伴,但此時這位夥伴體力不濟下坡跌倒時造成腳踝受傷,行進更加緩慢,教授問起我爬山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體力不是技能,而是態度。一直遇到前方隊員後教授的訓斥,其他夥伴的表現,還有阿來教官說著:參加活動不是要你來受傷的,有多少體力就參加什麼的活動。此時我內心有很多感觸,希望每一次登山都能好好提醒自己。
提醒自己
- 行前功課要做足(包括網路上其他人走過的行程記錄、地圖的研讀還有水線、谷線稜線與高度線的繪製不能少)
- 要抓到方便記錄與查詢地圖的節奏,每次都手忙腳亂,怎麼會學習的好。
- 碰到身體不適時要提出,因為這次毛毛蟲造成的大過敏,可能是我當下不以為意,以為癢過應該沒事,沒想到回家後引發全身大過敏。
- 隨時注意沿路的地理環境還有隊友狀況。
- 不要只注意體力還有教授的認可,走出自己的節奏,保持最適當的體力。
- 有十分能力就參加七分能力的活動,多出的三分拿來應付突發狀況與協助其他夥伴。
- 不要堅持自我意見,因為等於是整個隊伍要陪伴你的決定。
- 不應該拿活動來訓練體力,體力必須平常就該訓練好。
- 就算有一個隊員受傷,也不該只注意關心那一位,因為摸黑對於整個隊伍的危險性都開始增高,這時候每個人都很重要,需要彼此更加關心注意。
- 每一次都要提醒自己不能受傷,因為很有因為我的受傷而拖累夥伴們。
- 有機會就練習後退下坡,不要因為地形困難就放棄練習,行進技巧時,下坡能力還是稍弱,需要多多練習,平日多多訓練站馬步跟深噸。
很謝謝教授開這個活動,感受與學習到很多,經由這一次活動,學習到不止技能上,還學到對於登山、團體活動該有的心態,知道自己很多需要補足的地方,雖然回家後因為被毛毛蟲咬害我嚴重過敏,但對於登山仍然興致不減,從高山開始接觸中級山、郊山等,都讓我對台灣的山林有更不一樣的認識,台灣山林的美不止高山百岳,許多地區的山林都有屬於它的歷史過往、美麗與哀愁,只要願意一步步走進去,所看見的美百岳也不一定能比得上,很開心我開是慢慢認識真正的台灣山林。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