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 GEISAI TAIWAN #2


"Will you make art until you die"
『到死都要搞藝術嗎?』


什麼是GEISAI?
GEISAI是各式各樣的藝術家齊聚一堂一同展覽的藝術祭典。每年兩次在東京BIG SIGHT舉行,(2008年目前)現場聚集了來自全世界到場參觀的藝術迷與參展的藝術家,會場熱鬧滾滾。參展者不需要經過任何事前審查。只要有原創作品跟展出的熱情,歡迎任何人參加。請一定要把握這個跟一萬人面對面表達自己作品,大談自己想法的好機會!



GEISAI意為藝祭,命名取自美術大學學園祭。「藝術」與「祭典」所帶來興奮與狂熱,所有參加者都能親體驗。為了開創熱鬧有趣,全力以赴的「藝術活動現場」而開始,2000年,舉行了GEISAI前身的「藝術道場」。2001年「藝術道場GP」開始採用能夠跟比如寺子屋等能夠跟少數幾位藝術家直接對談,由各界名人擔任評審的機制,至2008年5月「GEISAI MUSEUM#2」為止,共有為數41名得獎者。「GEISAI」除了有身為改變世界藝術21世紀第一個藝術革命的自負之外,今後也將繼續成為藝術的指標。~摘自GEISAI TAIWAN台灣官網。



以下是出自GEISAI TAIWAN #2的會場刊物,主席村上隆先生所說的話,
我覺得有些部份說得不錯很值得思考,於是將它轉載自此。
-----------------------------------------------------------------------------------------------------------------------------------
Message from Chairman

大家好,我是村上隆。

自去年開始,我與台灣這塊土地結下良緣,像這樣子有幸在台北市舉辦 GEISAI TAIWAN #2,
與台灣的各位朋友在藝術的方面能有更深刻的交流,是一份志高無上的喜悅。感謝世間眾神。

2010年,我與GEISAI的主要贊助單位台灣土地開發以及大鴻藝術,在台灣成立了Kaikai KiKi畫廊。
自六月開始,每個月都持續舉行展覽以及企劃活動。
每個月我有4~5天待在台灣籌劃展覽,在這過程當中也見到許多台灣藝術界人士。
一點一點地、慢慢理解到台灣藝術的現狀,也覺得自己多少能瞭解年輕學子出道前,心中懷抱的種種問題。
去年,我在GEISAI 台灣認識了一群年輕藝術家ㄡ他們心裡的迷惘似乎主要都是「人脈會決定藝術生涯」。
也就是說,是否友人買作品,全取決於是否有藝大裡老師的推薦、有親戚可以靠關係,
或家裡背景不凡,或是出道展在哪家畫廊舉行,碰到了無名小卒無法出道、即使出道也無法成功....類似這樣的問題。
在日本,約四十年前也有著相同的問題,當時,日本藝術界也充滿了「無法掙脫這種情況!」的閉塞心態,
但2010年的現在,這種心態卻不存在任何地方。是 0 (零) 。

因此,年輕藝術家對於台灣藝術界所抱持的這種煩惱,相信很快地被解決。

問題並非存在於這種表象的部份,而存在於製作作品時,藝術家本身心靈層面的訓練以及實際技術的修煉。
我認為如何去設定檢測自己時力的軸心,才是關鍵。

要如何才能促進自己身為藝術家的成長,要如何建構這個過程,才是重點。

首先,像 GEISAI 這種競賽形式也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質疑自己,問出「我是什麼人」?

為什麼,想要成為作家(藝術家)呢?自己想表現的事物是什麼?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哪裡?
我所出生的國家是?這個國家所處的狀況是?這件事與自己的現實有多遠的距離?
成為藝術家之後想要做什麼?只是想成名嗎?與社會之間想建立何種關係?

這個部份,才是我想與大家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實行方法的部份。
『到死都要搞藝術嗎?』這是 GEISAI 的標語。是在十年前所提出的。

到死都要摸索關於藝術的各種問題,到死都要創作藝術作品,
對於這樣的目標,自己能夠持續這份誠意嗎?
這是我對於自己所立下的自我戒律,以及作為對年輕藝術家的訊息,所以我決定將其做為標語。

這具標語的本意為,詢問自己的心、製作毫無欺瞞的作品、生活態度、能否貫徹對藝術的誠意。
藝術家並非將理想掛在嘴邊,然後遭到挫折很快就放棄,而是終生以藝術為職志的人,我認為那才是藝術家。

GEISAI 為那樣的藝術家加油打氣(但並不是要寵壞他們!)
GEISAI 為這個活動能讓頹喪的心情豁然開朗。

請大家盡情享受。
然後在這裡,尋找各位一輩子的「夥伴」!

村上隆



-----------------------------------------------------------------------------------------------------------------------------------

之前就有聽過村上隆先生在日本有舉辦這個活動,台灣舉辦第一屆時也聽過,但沒有去看過,直到第二屆,突然有股一定要去看看的動力,於是乎跟公司的同事一起相約朝聖去了。原先我們都不認為這場展覽會有多特別,因為這幾年台灣的展覽都讓人感覺有點無趣,例如新一代設計展、台灣設計博覽會、台灣設計師週等等....不是說這些展的東西不好,只是覺得不是重複就是相同性質很高,例如新一代設計展看一間學校的畢展就可以知道其他間80%的學校設計重點都在哪,而台灣設計博覽會、台灣設計師週幾乎都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對於非常喜愛平面設計的我來說感受性很弱,而且常常看到重複的作品,會膩,想想某一年去東京設計師週時,展場裡的多元化與高品質,還有更多的創意,非常多元,都讓我大開眼界不少。



其實非常訝異 GEISAI 是一場免費的展覽活動,因為展覽的內容非常豐富,場地很大,華山裡面的主展倉庫都用到了,還有超大的舞台表演,進去入口時還有發送 GEISAI 特製月曆等等..,而展場裡的每位藝術創作者的作品,都有很多元豐富的創作。從第一位到最後一位都很有趣,每個人好像都有自我獨特鮮明的個性,也有一些新加坡、香港、日本的朋友,拎著一卡皮箱就來展了,真是十足的藝術家個性。

而這屆的評審也都很厲害,有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片山正通(Masamichi Katayama)、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NIGO®(NIGO)這些都是在商業、藝術、空間建築、音樂上都很厲害的人來擔當評審(評審經歷詳細介紹),他們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在展場裡穿梭,欣賞作品,並且在會場的某個密閉空間,直接討論評選,當天晚上就直接頒獎,非常刺激說,而選出來作品也很多元,其實看到這樣的評審陣容,一整個好感動,因為台灣的比賽都很無聊,攝影比賽就找攝影名人、美術比賽就只找美術名人、設計比賽就只找設計大學的教授或是設計公司負責人,這樣就已經設定一個框線了,怎麼有不一樣的觀點能產生呢?



我也很久沒有這樣一個個仔細看作品的經驗了,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的東西,同質性很高並且常常重複,所以常常稍微看到外觀就大約知道展的作品內容,然後我就會直接略過,而 GEISAI 讓人看得很有趣,很想每個作品都認真看完,看完後真是讓人大呼過癮,然後好興奮好想趕快回家創作去。XD








NIGO®獎 - 楊謹瑜


L2C - 我喜歡這位朋友的東西,而且他也得到這屆的銀獎喔,自己也覺得替他很開心。: )












台灣的貓王不討喜。




這兩個都是這位日本人的作品,我覺得好可愛,用刺繡的方式表現,他像個靦腆的大叔~~XD




這是一個小女生畫的,畫完後就直接送給我了,真開心。:D




其實自己一直很喜歡有帶點藝術氛圍與質感的設計作品,不管是平面、網頁、電影等等..我覺得那樣的東西是貼近人類的精神本質,會觸動觀賞者的某一種情緒,然後在觀看時不自覺就先被那樣的設計先引導到想要表達的方向了,例如一本書籍的封面設計,封面已經準確的營造出氣氛時,那在深入閱讀時,一定更能有所感受,也可以使消費者可以購買到表裡如一的東西。可是偏偏很奇怪,藝術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抒發,而商業是去觸發生理與心理所需求的目的,那為何要把這兩者分那麼開,在某一部份這兩者是有共同點的,而設計則可以巧妙的融合這兩點,不至於庸俗或獨特到不平易近人。



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書裡(日本設計大師力)
後藤繁雄與永井ㄧ史對談,後藤說到:他觀察到當前的資本主義最具價值的,既非不動產,也非股票,而是藝術品。於是乎,今後所謂的設計也就更加耐人尋味了。我個人非常期待未來設計界能夠出現一位敢大膽斷言設計優於藝術的設計師。因為最貼近社會的不是藝術,而是設計。如果哪天真有這麼一位勇於提出『從企業到概念、生活,乃至於人生,都是可以設計的!』的設計師,那絕對是件了不起的事。





期待,能夠融合藝術創作概念並且兼具商業的設計越來越多,這樣是不是可以意味著這個國家或是社會的發展程度、文化素養是越來越高越有涵養的呢。: )

GEISAI TAIWAN #2的官網

1 意見

  1. abby,我是在第一屆geisai認識宇宙人的,也因為這樣喜歡上他們的幽默,哈哈!(補個讚給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