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屬於自己的偉大航道吧!!


各位!!趕快啓程前往屬於自己的偉大航道吧!!
這個三月,非常奇妙,把之前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的事竟然給全部翻盤,自己竟然變成翻盤王了,不過這就是人生吧,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您說是吧,這就來好好描述這陣子變化極大的狀況啦。

因為在之前的工作,有點遇到瓶頸,覺得自己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很想要有成長與變化,知道該怎樣做的話成長與學習應該是會很驚人的,可是當不知道該從哪方面去改變,所以一直悶著頭在思考,之前工作的朋友們也都聚在一起,一起幫我想對策,大家覺得我有點太理想藝術家的想法了,簡而言之就是不切實際摟,聊完天我也覺得我沒那麼藝術家,只是自己越來越不清楚自己想要啥,於是傳達給朋友時,他們也會抓不到我的正確想法,想想也是,如果自己都不懂自己那又怎樣能讓他人理解你呢?於是一有時間就開始翻大師的書籍,裡面我最喜歡的是“原研哉對談阿部雅世-為什麼設計。”這本書,裡面很多話都是值得深思的,尤其自己對於設計還是有很大的憧憬與熱情,裡面我節錄了一些話,非常值得看看的一本書喔。


原研哉 : 在過多的自由中成長,會變得脆弱;少許的自由,無法讓人變得強大。

阿部雅世 : 想做的事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就好了,更重要的是努力去做現在可以做到的事。
比起「想做的事」,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所及的事情」,想做的事和做的到的事是不一樣的,沒人會對你想做的事感興趣。但是,如果你對可以做到的事有興趣,那就會成為工作,因為做的到,所以對別人或公司都有幫助,而且也會成為自己的喜悅喔。

做的到的事與想做的事相符之前,我也花費了時間尋找方法呢。

原研哉 : 因為設計而覺醒的生活更加豐富了這個社會。

阿部雅世 : 設計,可以譯成「創造生活文化的工作」。為了製作品質更好的建築與設計,在那之前,要有好的品質與生活,必須有被文化所支撐的生活,需要豐富支撐自己的生活哲學。
設計是做什麼樣的工作→「是造就生活文化的工作。」

原研哉 : 小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過著怎樣的未來,說不定就此決定其文化的未來。

阿部雅世 : 所謂的設計,也就是與人相關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豐富。

原研哉 : 我想,透過作品或溝通使每個人自我覺醒,就是設計吧。因為發現了一個杯子裡藴涵的智慧,進而感覺世界是平衡的,因為擁有共通的意識,原本的隔閡也能順利解決。
「以感覺的和平為目標所產生調解世界的力量,就稱為設計。」

只要某個地方接觸了設計,就會開始影響其他各個地方,引發全盤的改變。就像推倒一個骨牌一樣,那個力量就會傳向四面八方。

阿部雅世 : 幸福是技術無法創造出來的東西,必須仰賴教育與哲學。

原研哉 : 所謂的文化,基本上指的應該是在地性吧,文化不可能跳脫在地的影響。


一直很喜歡原研哉的設計理念與做法,也很羨慕他做的事,讀他的第一本書是“設計中的設計”那時讀完後有一股熱血,畢業後的工作也讓我學到很多經驗,遇到的第一個老闆也非常的好,也讓我對於社會價值觀與對設計的想法跟熱情,不致於因為在商業的環境而失去或變質。後來第二份工作遇到一些瓶頸,這是一份創意與發揮十足的工作,因為是工作室,所以大部份是以自己的品牌為主,同事人都很好相處,每天上班的我心情幾乎天天都非常愉快,因為上班時可以邊騎單車邊拍照,很悠閒的觀察台北這個城市,然後進到工作室時又有充足的自我發展空間,但不知道何時,自由也變成一種不自由了,因為太自由範圍太廣了,於是乎很多事情必須自己來,其實這是很符合自己本身的個性,可是當沒有限制與充分的指導時,是很容易迷失的,所以思考了一陣子也嘗試改變一陣子後,發現還是沒有更好,所以就像原本的工作辭職,打算回到類似第一份工作的商業設計性質,心想雖然偏商業,可是至少能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去做,然後累積一些設計能力後,在前往自己的理想去。



於是在離職一個禮拜後,很快就應徵到新工作了,那是一間屬於平面設計師協會的公司,工作內容就是一般設計公司所作的,原本做的很平靜穩定,直到第四天傍晚,公司幫大家報名一個設計能量講座,下班後大家就一起去聆聽,主講人是一位很知名的設計公司老闆,得過很多國外平面大奬、當過一些知名的大賽評審,但是當我一聽她所說的內容與播放的作品與影片,當下竟然把我困惑已久的想法,一一敲通了。主講人一開始說到:在評選比賽時,IF還有紅點大奬時,評審會先以一個條件做出步的篩選,那就是“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設計嗎?” 當她開始播放一些得奬的作品時,很得意的在描述時,我的心裡冒出很多疑問,我問我自己:台灣需要這樣的作品嗎?這樣的作品能夠代表台灣嗎?什麼是國際化?這樣的作品能夠代表台灣呢?台灣需要這樣的設計嗎?她所播放的作品都是屬於東方美的意向,我看到的想到的是中國,而非台灣,我想到工作室的老大所作的與想法,是符合我所認為的方式,雖然還在調整與努力,方向與做法才是我所認同的,那位總經理在演講時,很得意的播放自己帶國外的夥伴去台灣很棒的一些地方,拍了一些台灣很美的照片去告訴外國人台灣的美,可是怎麼感覺那些地方與照片都最不能感受台灣真實之美的所在呢?那些照片老大拍也比較美比較貼近多了。

回想自己這幾年的生活方式改變,參加古蹟培訓、文化散步、鐵道旅行、騎著單車在大街小巷的散步,都讓我深深的愛上這片土地,也看到別於媒體所營照的台灣印象,自己對台灣有了另一番感受,此刻我了解到,當慢慢改變了生活方式與價值,也對於設計的價值賦予不一樣的內涵,覺得自己回不到當初做商業設計的感覺,我想要做的是能夠感動自己的設計,能夠幫助生活、改變環境感動他人的設計,於是我找回到了屬於自己的設計原點。



當初喜歡上設計時,把設計當做能讓生活更加美好為出發點,一直以來還是很堅定的如此認為,只是經過歲月與太多的現實過程後,多多少少遺忘了那樣最初的感動,聽了那場講座,讓我更加理解自己,也讓我隔天馬上辭職,然後跟上一份工作室的老大約時間聊一下,然後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因為最想做的事與最能完成感動的設計,其實是在原本的工作才能完成的,除了跟老闆的理念最為符合之外,前往偉大的航道旅途上的夥伴是不可缺少的,熱情與理想更是必須常伴在左右呀,工作室的大家對我也很好,很熱情的歡迎我回去,老大也要我當做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真的非常感謝與感動,想想真的覺得自己有點厚臉皮很不好意思,但如果不厚臉皮承認錯誤,怎麼回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呢?就像當天跟老大約時間聊完後,就跟老大去二店然後衝往桃園海邊揀漂流木,揀的滿頭大汗還有海味一身,然後還學到怎樣揀檜木,這是當天出門時,完全所意想不到的行程,真是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呀,照著計畫走不見的能得到最美的風景。於是我決定了,旅途上我再也不會逃跑,也不會拋棄夥伴們,因為新世界正在等著我們呢。(整個很有海賊王的熱血呀XD)



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台灣需要這樣的設計” 進而到 “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設計”,原研哉書中所說的話,也有點越來越能理解,知道自己該實現該學習的是哪一部份,前幾天,過去的同事跟我聊天說到自己在設計上最近遇到很大的瓶頸,跟我分享她上司說一句她覺得很棒的話:「他珍惜著每個能夠創作的機會。」這句話也讓我思考了一下,我發現創作對我來說已經不太具有意義,因為每一次的設計工作我認為都是創作,只是這個創作的本質是什麼?是自我抒發、還是商業價值、甚至為了生活工作,哪一樣都是一種創作,只是創作的目的性有沒有達到你所要的效果。做設計到現在,設計的本質能不能感動自己?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能夠改變周遭的生活環境,感動人心。



阿部雅世說過:設計是做什麼樣的工作 →「是造就生活文化的工作。」



例如劉克襄老師,原來的身分是作家,利用寫作將自己也很感興趣的自然生態、鐵道旅行相互結合,帶給這個社會有著極大或極小的改變。韓良露是個美食評論家,她利用自己的才能與對於台北古城的熱愛,成立了南村落,每年的文化散步與古蹟導覽、傳統美食,慢慢的改變這個城市的人們與認知。我想做的就是這個,利用自己的設計力,融合興趣與熱情,去做對於這個社會文化有益處或讓它更美好的事。想到書中,原研哉與阿部雅世說過:設計並不是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
好像竟然有點慢慢懂了呢。: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