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
The September Issue ANNA WINTOUR
上禮拜終於有點時間,看了兩部一直很想看的電影,一部是07年在金馬影展看過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那時就很喜歡,還記得那年也選看了溫德斯向前行 One Who Set Forth - Wim Wenders Early Years 改天可以聊聊這部片,也很好看,會想重看 life through a lens,也是想自己看幾年後再次觀賞,對於攝影甚至是對於人生,心態與想法是否有任何改變,另外一部是The September Issue是講述在VOGUE工作二十多年的主編,就是穿著PRADA的惡魔裡頭暗喻的惡魔上司Anna Wintour,看完後還蠻有收穫的,首先來說說這部 life through a lens(中譯:安妮萊柏維茲的浮華視界)。
當初在07年的金馬影展選看這部片時,就覺得非常的好看,那時的自己還沒有開始喜歡攝影,攝影對我來說只是偶而的紀錄性質,當初只是基於好奇心而觀賞,而ANNIE LEIBOVITZ早已非常的活躍於歐美攝影圈,甚至可以說是時尚圈,腦海中總是記著她坐在車內,訴說生平、對於攝影師的看法種種,於是當再度重看時,自己的想法與生活觀念已經跟當初不相同了,開始喜歡攝影,享受拍攝平凡生活的樂趣,這部片沒有改變過,可是當觀賞者的生活與心態有了很大的改變時,這部電影所產生的意義就截然不同了。
ANNIE LEIBOVITZ可以說是最出名女攝影師之一,她獨特的風格與拍攝方法,總是讓所有名人趨之若鶩,從六〇年代開始拍攝滾石雜誌的名人,到VANITY FAIRV、VOUGE的時尚雜誌,她拍攝的人像,可以從政治界、舞蹈、搖滾、演藝圈、時尚圈都可以看見她的作品,她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能夠將所拍攝的對象,像是扒光式的真實呈現,每張照片的背景、動作、服裝與表情,都能讓人更貼近那些所謂的名人,從John Lennon Yoko Ono最經典的那張照片,還有Demi Moore懷孕時的裸照,甚至到搖滾女力Patti Smith,直至今天妳數得出來的名人連歐巴馬、英國女王,她都拍過,由於作品太多了,上網google圖片,就會看到許多非常之名的作品了。
ANNIE LEIBOVITZ從小便跟著家人四處遷徙,因此最常看見便是從車窗往外看的風景,因此從小她就習慣用一個框去看外在的世界,她說到:「在車上長大,很容易變成一位藝術家,因為我們是從一個相框看世界,也就是汽車的窗框,總是這樣看世界的。」她從未想過當攝影師,與攝影的最早經驗則是當家族裡的專用攝影師,小時候父親教給她一台相機後,從此舉凡一切大小家庭聚會,總是由她拍攝,她說到:「相機就像是我另外一個家人。」一直到念舊金山藝術學院時,參加了攝影的社團,有一次社團辦了一次外拍活動,一早出門拍照,下午回來將照片洗出來,晚上大家就聚集起來直接討論自己的作品,從此她愛上攝影這件事,也談到舊金山藝術學院的攝影,是承襲羅伯特法蘭特 Robert Frank的精神,他被認為是美國35釐米小型相機之父,而在歐洲據有同樣代表性的攝影師是布列松 Henri Cartier Bresson,他們被視為第一位用前所未有方式拍照的攝影師,ANNIE說自己就學會這種拍照方式,是一種個人化的報導攝影。
她說到:「第一本讓我了解什麼叫做攝影師的書,是布列松的書,書名就叫做『布列松的世界』,我記得坐下來看那本書,發現你可以環遊世界,相機給你走出去的護照,你在世上獨處,但你是有目的去的,那是個重要的發現」。
而後她鼓起勇氣,帶了一堆相片與相機,到滾石雜誌應徵,於是開始了她攝影師的生涯,她在此處拍了所多當代非常有名的樂手,也讓滾石雜誌更加確立了風格與面貌,Patti smith, Mick Jagger,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Mick Jagger and Keith Richards, Bob Dylan, Bette Midler,這些都是影響搖滾史上的名人,ANNIE為他們以及自己都在搖滾史上添加許多歷史性的一刻。而ANNIE說當:「自己第一次看見自己拍攝的封面,那一刻永遠印在我的腦海中,太震撼了,看見那影像一次次複製,或在新聞播報出現,是很震撼的。」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Patti smith & Bette Midler
Mick Jagger and Keith Richards & Bob Dylan
雖然拍攝到許多很棒的照片,她也因此染上毒品,那時為了拍攝滾石合唱團 The Rolling Stones,就跟他們一起巡迴表演,一開始團員們都知道她是攝影師,原本多多少少有些顧忌,但很多天後大夥就忘記這件事了,每次當她在拍攝時,大家也把她當做朋友般的自然相處,所以拍了不少很真實的搖滾生活,舞台上上下下全都很真實的呈現,ANNIE還花了段時間戒掉毒癮,她說:「為了拍到最好的照片,你必須成為那件事的一部份,做他們所作的一切,沒人會注意到你在四周圍,這樣,才能拍到你想拍的。」
後來滾石雜誌離開舊金山,搬到紐約內部的運作產生極大的適應不良,ANNIE遇到了不一樣的視界,經由碧雅費特勒的幫助,她走出了滾石,開始為浮華世界Vanity Fair、Vogue 雜誌,開始拍攝時尚雜誌,也從此為她在時尚、名人攝影圈立下了強而有力的地位。
PENÉLOPE CRUZ and WOODY ALLEN
CLINT EASTWOOD
SAM MENDES and KATE WINSLET
Scarlett Johansson, Tom Ford, Keira Knightley, and Scarlett's
Emmylou Harris
Nicole Kidman
Queen Elizabeth II
Louis Vuitton旅行系列
愛。是人生最美麗的旅程 Is there any greater journey than love
網球名人阿格西與葛拉芙。Andre Agass & Steffi Graf
每個故事裡,總有段美麗旅程!Inside every store, there is a beautiful journey.
電影名導父女檔,法蘭西斯科波拉與蘇菲亞柯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 Sofia Coppola
旅行是為了探索世界還是改變世界。A journey brings us face to face with ourselves.
前蘇聯總理「戈巴契夫」。Gorbatchev
ANNIE曾經拍攝過一系列的舞蹈攝影,她覺得舞蹈是一種非常美的東西,她看芭笆拉摩根的攝影,意思就是說:當你在觀賞照片時,似乎能聞到當時的空氣,肢體的律動,眼神與口吻,這是我最愛也認為最棒的攝影。
Mikhail Baryshnikov
影片中有位攝影評論家露絲安東提到:「最佳的攝影經驗就是,拿著妳的作品,找個你很重視的人看,然後想為何他們喜歡這五張,不喜歡另外五百張,想通了,你就能學到很多,那關係到光線、姿勢、神態,關係到你想在照片上表達什麼。」
影片中有些人這麼說到:
「ANNIE的攝影,屬於故事性影像,只有一句話的故事」。
「她拍的人像照,好像是經過仔細推敲的想法,構圖具有某種幽默的概念反諷的加進去,她的方式就是去貼近被攝者的想法,有時候很貼近那個人的個性,有時候像一則註解,但拍的既有風格又簡單。」
「她是最高大,最權威的無權人士,是我僅見的。」
「她的照片就像蓋了印記,你看著她的作品,沒人能拍出那種照片。」
ANNIE LEIBOVITZ的攝影,儘管非常商業,她曾經說過:她不喜歡名人,但是她卻要以拍攝名人過活,這實在有點諷刺,但她也的確藉由此達成她的某些目的,她說過Vanity Fair的封面是商業的,有利益目地的,內頁才能看見她的作品。她是全美國最知名的攝影師之一,卻也跟全美國最聰明的女人 SUSAN SONTAG 一起,在ANNIE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拍攝SUSAN的作品以及她的孩子與家人們,感覺的出來,她非常喜愛這些照片,有很多大量的SUSAN在生病時所拍攝的,一般的生活、旅行時、閱讀時、享受晨間的陽光,直至SUSAN死亡的照片,SUSAN有時也不認同ANNIE的攝影,也曾經帶她前往戰爭貧困的前線,希望她不要失去攝影師應該做的,SUSAN是一位非常好的伴侶,因此影片一開始ANNIE就說她失去了兩位重要的人,甚至在談論到SUSAN仍然會痛哭失聲,我想也許有很多攝影照面,不須要對他人有意義甚至是不是好作品,因為那些是對自己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追求好作品的同時,也該讓它對你的人生更有意義與價值吧。
SUSAN SONTAG
此時,我想到ANNIE一開始曾說過:
「攝影師的生活是什麼?就是一種透過鏡頭所看見的生活。」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