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延燒的一段時間後,收到一個邀約的信件,原來是高雄駁二當代館有個創作聯展,想要邀請我一起參展。看了看參展名單,覺得自己還真不是很有名或是很有粉絲量的創作者,雖然很開心,但還是很擔心自己名氣跟作品還不夠格,所以還一度再次確認,懷著一顆忐忑的心接下了這個邀約,期間邀展窗口的親切溫柔與用心,陪我一起討論畫風、展區設計等大大小小瑣碎事務,還有駁二願意提供給其他創作者ㄧ個展示舞台,真的很感謝。
參展壓力當然不會小,畢竟是第一次參與公部門的展覽,作品也代表能力、才華與美感,所以思考了好一陣子,嚐試了幾種類型風格,最後還是想以大多數人比較能清楚辨識出的視覺為主。
我不是植物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認識植物也是在登山幾年後開始覺得登頂這件事有點無聊,無意間接觸到跟山相關的歷史人文、動植物生態頓時覺的好有趣,於是用另一種角度重新認識山林、這座島嶼跟人文歷史等,並從夥伴身上慢慢學習,重新感受摸索出山之於我的另一種意義。
雖然我的動植物知識還是很淺薄,但每次走進山裡新發現很有趣的生態時,總覺得開心又有趣,山就是由這些ㄧ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宇宙築構而成,很多未知能去探索並理解自己的渺小與其他生物的奧妙與多樣性、先民生活的智慧與島嶼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再都讓人無法停止走進山裡,山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老師啊。
感謝所有協助我的朋友們,這次在高雄佈展也完全翻轉刻版印象,東西都好好吃,生活步調好悠閒舒服,人也親切熱情,天氣舒適物價平實,很喜歡,下一篇再來分享美好的高雄初體驗。這個展期很長,大約3個月多,回高雄或是去高雄的朋友,歡迎去逛逛,到年底高鐵高捷有聯票很划算,大推高雄!!
2021/10/23(六)-2022/2/28(一)
駁二藝術特區 大勇 C5當代館(憑票入場)
植物透過靜靜地陪伴,帶給人們堅定的力量。近年來大家不僅渴望進入山林,更是興起居家植栽風潮,人人成了綠手指。植物不只是構成現代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更療癒了情緒緊繃的現代人。
這次我們邀請9組創作者,打造兼具設計美學及多元情境的療癒紓壓體驗!10/23起,邀請您來到「植爽相談吧」,放下城市中的匆忙,透過設計感受植物帶來的生活哲學、認識植物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進而學習如何與他們共生共存。
✹ 展覽單元介紹 ✹
植氧採集 | 尹顯玲
—透過採集 集結山的智慧 分享不同海拔之植物辨識與用途
植物是山的智慧與集結,相同人之於氧氣的必須。採集是面對自然的謙卑與認識山林的橋樑。
臺灣是個四面環海,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海島型氣候國家,從海平面迅速急升到三千公尺的高山上距離之短,更有268座超過3千公尺的高山分佈,森林面積佔國土面積60.71%,北迴歸線的橫貫與季風、洋流的交替滋養,更有多種不同民族的分佈,使得這座島嶼上的自然資源、地貌、人文歷史,都非常豐富與多元。
走進山裡最有趣的不只是登頂,如果能欣賞分佈在不同海拔的各種植物們,會讓這趟山旅更加豐富。一株看似不起眼的植物,也許曾讓百年前的博物學家為了採集專程遠道而來,也許是山區住民的日常,更或許是某種動物療傷的藥草。希望能用自身經驗與設計繪畫的專長,介紹山區裡的常見的幾種植物,感受人們是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看見山的不同面向。
△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藝術特區
△ 策展單位:駁二當代館 WOCA Pier-2
△ 參展單位:約翰森林、尹顯玲、Danny Xu許登栗、Wuba Yang、張又藺Janna、翁靖雅、質物霽畫、島民集合、一步工作室(依展區排列)
△ 主視覺設計:吳佳璘
△ 動態設計:許峰銘
△ 展場設計顧問:一起設計
△ 展場設計執行:樂誠創意
—————————
#尹顯玲是阿比阿比叫尹顯玲 #食物至今沒有踩到雷 #天氣超舒服 #高雄妹都瘦瘦的皮膚好又溫柔 #鹽埕好舒服 #高流音樂中心沿海規劃很棒 #想去高雄住了 #進場參觀請配戴口罩 #入場請配合量測體溫 #保持社交距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