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應朋友之邀,來去南國的深山原鄉部落烘芋頭,
因莫拉克風災被強制遷居的族人,少數幾戶10年多前回到原鄉,
在傳統領域上重新復育自給自足,帶著孩子開始學習傳統文化與農耕,
部落裡自學的19~10歲的少女少年們,擁有著獨立的思考與行動力,
跟著親友族人們用著流利的母語溝通,談吐自信有條理幽默而謙虛,
長輩呼喚時也能馬上回應並主動處理,努力學習世界的種種並在部落深耕,
慢慢的尋找自我與家鄉未來的路。
原以為純粹參與學習傳統烘烤芋頭,沒想到觸動最多的是族人之間的互動,
與孩子間的關係,生活可以如何取捨與如何簡單,讓人很多深思。
好動開心的部落孩子 |
一起除草的孩子,在山裡的笑容 |
早餐是主人朋友自製的小餐包,用樹豆、刺蔥跟起司做成 |
這次去大多是旁觀的角色,除了能做些除草、挖芋頭
芋頭近在眼晴,還ㄧ直找不種在哪裡...囧
還有清除芋頭表皮泥土、分類等工作,第一次跟芋頭相處那麼久
每一顆芋頭都像是行星,分成母芋頭跟子芋頭,
母芋頭完成一年的工作後,交接給良好的子芋頭作為來年的育種。
芋頭有點像是一顆顆小行星 |
這是喜歡吃芋頭的蟲,上面是繭,下面是蟲,小孩子們看到時都很開心烤來餵大家吃,但我無法>< / 湯婆婆重責大任,先挑選出要育種的芋頭孩子們 |
烘芋頭從除草、採收、挑選、分類、烘烤、挑選烘烤、搖殻、收工,
都非常費工費時,建造山芋頭烘烤架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當年的收成量來判斷烤架的尺寸,
用傳統工法與天然建材(石板、竹子與野籐)所蓋成的leku烘芋頭窯,
在芋頭田旁順著夜晚風的走向與斜坡地而建造,烘烤12小時不能間斷,
最後的芋頭乾去皮,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要整夜烘烤12小時不能間斷 / 烘完第一次下架分類,在上架繼續烘 |
傳統的山芋頭烘烤架 / 芋頭乾去皮 |
沒有實際從頭開始種植、照顧、育種等,根本無法有多少幫助,
更不用說瞭解種植芋頭跟烘芋頭這件事,
像是老闆娘說的,沒有實際從頭到尾參與至少三年,
是不能到外面說自己會這件事的。
但還好有《山芋頭:部落教室II》這本繪圖書籍,詳細記錄繪製,
讓小編能不時重新複習,了解更多。
想好好記錄下這次的感受與影像,分享給喜歡山跟傳統文化的朋友,
希望大家進入任何地方都能互相保持尊重與禮貌,
深深覺得世界是由多種面向所組成,單一言論跟觀點只會扼殺不同的存在,
容許不同做法跟觀點才能討論跟激盪出不同觀點,才有改變的可能。
謝謝族人願意讓我們外人參與部分,希望來年能從耕種芋頭開始學習,
並且能再次回到部落,看到健康開心的大家。
parirayan 大社部落/排灣
到一個地方,學習成為一份子而非訪客,會形成很大的不同,你會懂的如何設身處地為自己跟他人。
_____
小教室
— 《山芋頭 vasa:部落教室II》Sakuliu.Pavavaljung
這本書裡詳細介紹各種芋頭種類(可惜啊~它的美味、常常讓腰難過)、山芋頭食材做法與料理等等,內容很詳細繪製棒的一本書。目前已經絕版看到趕快買下來收藏喔!
山芋頭:部落教室 II |
tjarupeljan是屏東大社的排灣家族族名,也是風災後願意留在傳統領域服務的其中一戶,為了讓部落每個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而建立共食空間,並期待自己是感受與紀錄每件傳統大小事的學習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關注。
食房的屋頂好像芋頭葉的造型 |
舒服的陽台跟食堂裡像是大樹般的樑柱 |
— padai katua vasa cinuljuk 糯米芋頭糕製作
超好吃的糯米芋頭糕(拌有薑蒜的溪魚肉、皮烤香脆的豬肉、ㄧ點點糖的黑芝麻),通常只在節慶時才會製作,熱熱剛搗好的好好吃!
看起來還好,其實只要搗幾下就很費力 |
一邊搗要一邊翻攪,熱熱的就非常好吃 |
倒入月桃葉編織好的草蓆,草蓆上須先抹油,避免沾黏,草蓆上鋪的是炒過的花生 |
推成長形條狀 |
推成長形條狀包入餡料,將開口封閉,當天拌有薑蒜的溪魚肉、皮烤香脆的豬肉、甜黑芝麻三種口味 |
用小野籐切斷,有技巧地完成分離 |
可以放在芋頭葉上 |
最天然的包裝材料,月桃葉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