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魯閣討伐戰 - 古關原&卡拉寶 討伐路線之旅


塔次基里溪(立霧溪)

這是第一次參加社團的活動,非常感謝團長將我加入。社團內有許多岳界、學界等傳奇高人,更有好幾位前輩的研究論文以前找尋資料時才閱讀過,有點驚喜也有點緊張,畢竟自己還是隻小菜鳥,但每次看到社團內的發文跟討論,都覺得非常精彩跟過癮,也想參與看看跟其他團體上山的感覺是如何,終於這次有機會跟到,而且還是非常經典特殊的路線,說什麼也要參加。

簡述太魯閣討伐戰
日治時期,因為接二連三發生了新城、三棧、加灣等反抗日人事件,1906年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到任,開始積極強力的壓制原住民,延長隘勇線包圍蕃地,進行大規模的山地探險跟地圖測繪的活動,之後
西元1910年~1915年間推動了「五年計劃理蕃事業」積極持續蕃地測量、調查等等,總督府的武裝探險隊也前後多達五次具體的深入山區探險行動,其中一次武裝探險(西元1913年3月測量技師野呂寧帶領的合歡、奇萊北峰探險隊,更發生了台灣高山史上最大山難事件。)1914 年正式發起太魯閣討伐戰,實際攻擊時間總計 2 個月13 天。在此之前,幾乎鮮少有外人深入山區探訪,戰役之後大部份原本部落幾乎都被強制集團遷移,不管是舊社通行道路都已經廢棄深藏在荒煙蔓草之中,這次的討伐戰所留下的資料更是探索百年前太魯閣山區原住民部落的重要關鍵資料,因此更顯得彌足珍貴。資料參考於太魯閣的地圖與編織-郭俊麟老師

預定路線
  1. 塔次基里溪屏風山主線,兩天一夜:
    
  石門山東稜→塔次基里溪→古關原→鐵線橋營地→屏風傳統路→大禹嶺
  2. 卡拉寶附近的討伐路線/隘勇線/監督所,三天兩夜:
      碧綠神木→卡拉寶農場→溪底→佐久間左馬太宿營地溪底卡拉寶農場碧綠神木

【夥伴】

  5男2女,共7人。
  孝伸、安睎、飛容、雲揚、子豪、泊諭、阿比

【實際行程】
  8/24 |D0 小風宿營C0
  8/25 |D1 C0 - 石門山停車場 - 登山口 - 石門山 - 石門山東稜 - C1 H2570紮營
  8/26 |D2 C1 - 石門山東北稜 - 塔次基里溪 - 古關原 - 鐵線吊橋營地 - 屏風山傳統路 - 大禹嶺

第一條實際行走航跡

  8/27 |D3 碧綠神木 - 焦土山稜線(走錯返回) - 卡拉寶農場 - 隘勇線 - 合歡越嶺古道 - 拳背山 - C1  溪底獵寮
  8/28 |D4 C1 塔次基里溪(立霧溪) - 佐久間左馬太宿營處 - C2 溪底獵寮
  8/29 |D5 C2 拳背山 - 卡拉寶舊社(卡拉寶農場) - 碧綠神木

第二條實際走的路線航跡



8/ 24
D0 露宿小風口停車場


雖然說是平日晚間,但也許是暑假的最後幾一個週末,清境農場還是有不少遊客,昆陽還有不少遊客帶著手電筒在夜間觀星,直到小風口,才逐漸沒有什麼人跡。我們這次開了兩台車,並特意停成L狀阻擋冷風,鋪好地布拿出睡袋開始席地而睡,高山夜間沒有光害的星空仍舊美麗,最近常看見滿天星斗,有點幸福。但不愧稱作小風口,半夜又冷又潮濕,實在不太不好睡,還好我有稍微睡著,早上醒來才知道,大家整夜幾乎都沒有睡好,睡袋跟露宿袋反潮的都頗為嚴重,團長似乎還冷到有點感冒。



8/ 25 D1 晴朗炎熱✎ 石門山停車場 - 登山口 - 石門山 - 石門山東稜 - C1 H2570紮營

在小風口停車場收拾整理好裝備,吃點簡單的早餐,團長跟孝伸老師先開車將大家載至石門停車場下好裝備,之後再將兩台車開至大禹嶺,一台車回到石門停車場。先行走至石門山頂,話說雖然到合歡山爬山次數不少,自己似乎從沒有上到石門山頂過,第一次就重裝上石門山也算是難得,在石門山頂往東稜望去有些許清楚的路徑,其實在石門登山口附近,感覺有條小路徑可以腰繞跟此路徑相接,下方草坡上還有隻膽小的山羌一閃而過,左下方古關原的河階地已清楚可見,當時心想今日應該是早早就能下至塔次基里溪(立霧溪)底紮營。

從石門停車場上很快就到石門山頂,沿途有些遊客不解為何我們要重裝上石門山。

石門山頂,全員到齊。
✍  討伐路線概略
* 西部戰線的軍事行動路線主要有以下五條:
畢祿山線 / 塔次基里溪線 / 托博闊溪線 / 奇萊北峰線 / 奇萊南峰線
* 東部戰線則是由警察隊編組而成,路線主要有三條:
立霧溪線 / 三棧溪線 / 巴托蘭溪線
我們此次走的是當時日軍從霧社出發五條路線的主線「塔次基里溪線」,石門東稜前半段到達古關原。完整路線是沿合歡山東峰北側為起點,沿塔次基里溪後,繞過屏風山北稜,沿塔次基里溪南岸東行,抵達塔次基里溪與托博闊溪的匯合點,之後往北岸往卡拉寶社進攻後,與托博闊溪線會合。資料參考於太魯閣的地圖與編織-郭俊麟老師

合歡山幕營地 海拔一萬尺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合歡山陸軍倉庫ニ於ケル物資集積ノ光警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物資輸送人合歡山出發シ關ケ原ニ向フ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  古今地名對照
清境農場見晴
博望新村立鷹
梅峰農場三角峯
翠        峯追分,日文意味道路分歧點,也是當時的中繼倉庫。
        櫻峯,曾有警官駐在所。
        合歡山,曾有合歡山警官駐在所,也是早期的「合歡山根據地」。
        銀嶺,位於南合歡山鞍部,越過此鞍部到東合歡山坡的雪訓中心,是太魯閣討伐戰討伐司令部。
大禹嶺北合歡山鞍部
        古關原,位置不在現今的中橫上,位在屏風山西北方山下,塔次基里溪旁的河階上。
        畢祿
文山溫泉深水溫泉
天祥塔比多
綠水陀優恩
長春祠二叉瀧
上述資料參考於合歡越嶺道-徐如林、楊南郡著。

石門山東稜鮮少有隊伍走過,有次紀錄是民國84年政大山社,此次成員中就有4位政大山社的夥伴,其中一位"飛容"更參加過84年的那次行程,不過已經是20年前的事,天候與大自然的變化再加上少有隊伍通過,不管是記憶或是地形樣貌在腦海裡都只剩下稀疏殘影,能靠的只有手上的指北針、地圖、GPS與判圖能力了。

隱藏版大師-飛容,地判、體能、生火、裝備跟伙食都很強,我發問每條路線幾乎都走過。

石門山東稜從經建三版的地形圖上看起來還算單純,開始直往東稜的短草坡非常順利,直到H3050開始進入森林範圍,雖說是森林但林中佈滿長又高又強壯的箭竹,偶而還有不少倒木,紀錄提過一進入即可看見清楚可見的路徑,但其實這邊的路徑不是合歡越嶺古道,而是當時討伐行軍的路徑,兩者是有差別的。但可能是歲月已久鮮少有人走過,幾乎看不見路徑,地形樣貌越走也開始變得難纏起來,林中混有不少獸徑與獵徑四散,直至海拔H2950才稍微看見幾段疑似早期的行軍路徑,有的分佈在瘦稜旁,有的感覺是腰繞路,但畢竟是行軍作戰能走過即可,也不會留下過多的線索與痕跡。
左側下方有一小段疑似行軍路徑。嬤豆-假獵人普隆貢1號。

從海拔H2850東稜到2866峰漸轉東北稜處,這段路還真不好走,短短的距離卻花了不少時間判路鑽茅草跟箭竹林,地形圖上看起來是寬稜好辨識,但太多空白區域,其實到處都是很高的茅草、箭竹跟倒木,站在其中有時很難辨識出稜線與或稜線行走方向,路上也時常有咬人貓或落差坡地,行至2866峰前的小山頭,旁邊有一腰繞路,因為前段有幾處上上下下的小山頭,我們都乖乖行走在瘦稜上,原以為這段稍微腰繞一下沒關係,但一繞整個偏掉,又得往回爬高海拔50公尺的稜線,之後還是乖乖走在稜線上,以免迷失路徑跟浪費體力。

隱藏版大師-飛容很厲害,一張20年前的經建地圖拿在手上,憑著經驗跟能力大多能走在正確的稜線上,也較會選擇較好走安全的路徑,身上也完全沒有GPS讓人很佩服,自己的判圖能力實在太薄弱,地形混亂、小支稜不斷跟寬稜的空白區常讓我困惑,得好好再加強一番才是,不過這次有使用OruxMaps紀錄軌跡,除了因為常常得開啟螢幕畫面確認方位比較耗電外,整體來說不錯用。
提早開始記錄跟到營地好一會才關掉。總距離 3.9km / 行走+休息用餐時間 9:38 /
上坡總計 171m / 下坡總計 778m / 最高海拔3238m / 最低海拔2539m

經過一番奮戰後,快到2537峰時,已經5點多,再往下方就沒有比較大片平坦的營地,也沒有把握在傍晚前可以到達溪邊,大夥算算身上的水還算夠用,於是決定原地紮營,各自找一片平緩松針地,泊瑜拿出媽媽特製醃肉,煎好包在吐司裡讓大家享用,我切了點水果一起分享。天氣看似不錯林中也沒有什麼風亂吹頗為安靜,傍晚聊了好一陣子天,在各自回小窩以森林為被大地為床,舒適好好的睡了一覺,補齊又濕又冷沒睡好的前晚。



8/ 26
 D2 晴朗炎熱

✎ C1 - 石門山東北稜 - 塔次基里溪 - 古關原 - 鐵線吊橋營地 - 屏風山傳統路 - 大禹嶺
石門東北稜兩溪匯流口處。我們是從此張照片的右手邊下至溪谷,左邊較為陡峭又有深潭,但水質較為乾淨清澈。

從2537峰營地出發,沿路不算難走,不過隨著接近溪底時,原本預定海拔H2100時該從東稜切往東北稜,雖然是鬆動土石下坡稍陡但還是下得太順下過頭,東稜是一大片岩石峭壁,東稜旁的谷線雖然有路下切,但夥伴探路後回來說即使下切,過溪處中間有深潭,對面也是岩壁不好通過,於是往上爬回海拔H2100,從北稜偏左下切。

在北稜稜尾下溪處,終於發現非常明顯的遺跡!!

大隻蟾蜍趴在疊石上。

到達尾稜時,前方快速通過下切溪底取水,團長一經過很敏銳的發現應該是討伐軍所留下的疊石宿營遺跡,整片區域不算小,有圍牆、灶石,甚至還衍伸至左右前方皆有些許遺跡,於是在此尋寶休息拍照,不遠處很快就下至溪底,趕緊煮水補充,把昨晚預定的晚餐菜色,在今天跟午餐一起解決,吃的肚皮飽飽非常豐盛。 

大約10點多到溪底,準備開吃早午餐。

這幾天的早晚餐都是使用團炊方式,幾乎都是男生們一手包辦,真是辛苦了,第一次吃到很多不同於以往的菜色跟烹煮方式,感覺很特別。話說在溪底附近,背後突然刺刺的,覺得不對勁想起龍頭的提醒,立馬用手往背後一抓,果然是八腳怪硬蜱,還好只是偷咬了一下就被我抓到,每天還是多花點時間檢查身體比較保險。

我們所下的這條支流感覺上游較多坍方,溪水稍微混濁,但旁邊深潭較多的支流水較為清澈,感覺印證了上次南澳分享會時,主講者提過南澳原住民說過,如果一條溪的深潭較多,說明附近的山區地質較為穩定較少崩塌,反之,如果沒有什麼深潭,代表附近地質容易坍塌造成泥石容易填滿溪底。

石頭當粘版,第一次切蒜就上手~

很舒適愜意的等待早午餐中。
紮營處至溪底。
總距離 2km / 行走+休息用餐時間 3:10 / 
上坡總計 171m / 下坡總計 557m / 最高海拔2536m / 最低海拔1992m

立霧溪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很兇猛的,可能因為太魯閣山勢陡峭峰利的緣故吧?所以要過溪時多少有點緊張,畢竟溪底落差有點大,不過還好穿雨鞋腳短跳一跳也就過了,襪子也能保全乾爽。隊上夥伴大部份都穿著登山鞋行進,過溪時難免鞋襪沾濕,而飛容早已穿起運動涼鞋跟短褲,咻咻的過了兩次溪就到古關原的河階地下方,輕輕鬆鬆的換回登山鞋等待大家。

吃飽休息後,往古關原前進,這邊是兩溪匯流口處。

關ケ原軍司令部南方ヨリ見タル其一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 
- 這張不確定是從屏風山方向往前拍,還是從西北方拍向東面古關原,但那個崩壁似乎比較像
從屏風山方向西拍攝。 -

關ケ原ニ於ケル總督幕營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關ケ原軍司令部北方ヨリ見タル其一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 右手邊是我們從石門東北稜過來的方向。-

古關原跟舊照片視野感覺有落差,但對岸似乎一樣有個大崩壁,河道上感覺堆積更多的大石頭了,兩岸的樹木跟草叢感覺更加茂盛,視野沒有這麼穿透,也很有可能當時為了作戰紮營所需,砍掉附近不少木頭吧?雖然爬上去兩層左右就發現些許玻璃瓶的遺跡,但也有發現民國時期的造林垃圾,研判此處可能有重新造林過,二代人造林跟茅草滿滿都是,感覺上方還有2~3層河階地。
在古關原撿到的玻璃瓶,上方開口保持得頗完整,很像比利時啤酒的按壓式開口。

沿著塔次基里溪旁預定切到屏風山傳統路到達鐵線橋營地,在海拔H2000的溪旁遇到一峭壁無法通過,於是向上爬升50公尺後,看到屏風山的稜線就在前方,不久即遇見合歡金礦的變電箱跟電線桿,繼續往前走就到達鐵線橋營地了。

不知道還有沒有通電的電箱?過溪時還有看到溪旁有遭遺棄的大鐵架,疑似當初採金時的器具。

休息一會沿著屏風山傳統路走到大禹嶺,沿路某些路況覺得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崩塌風化的非常嚴重,如果下雨感覺應該會很驚險,一直不停腰繞上上下下的,還遇到一叉路口寫著左上方為屏風新路(應該是通到落鷹山莊出口),我們車子停在大禹嶺,於是繼續直行,我跟另外兩位男生大約6:10前先到達登山口,等待其他夥伴時,去旁邊找看看有無商店,還好登山口右側有一商店兼民宿,一晚400,好像還不錯,大都是爬屏風山的山友會選擇的居住點,並有販售飲料跟提供熱水,老闆人還不錯,不過回到大禹嶺這段傳統路實在有點無聊,而且居然好累,單爬屏風山真的感覺太無趣了呀。
從溪底早午餐處至大禹嶺出口。
總距離 2km / 行走+休息尋寶時間 6:30 / 
上坡總計 781m / 下坡總計 218m / 最高海拔2568m / 最低海拔1941m

吃完晚餐好好休息一陣子後,接著驅車前往碧綠神木的停車場,原本預計走到流籠頭露宿睡覺,可以避開馬路上的吵鬧車聲,但工寮的狗狗一直狂吠,現場也沒有適合睡覺的地方,只好回到碧綠神木旁的景觀台露宿,雖然旁邊有咖啡店跟公廁,但缺水,只是想上個廁所而已,咖啡店的管理人口氣很沒禮貌又不客氣,讓人不是太舒服,清晨5點多還有人帶團來此導覽碧綠神木,實在也太奇妙。



8/ 26 D3 晴朗炎熱,午後開始下雨
✎ 碧綠神木-焦土山稜線(走錯返回)-卡拉寶農場 -隘勇線 -合歡越嶺古道-拳背山 - C1  溪底獵寮
卡拉寶下農場的松葉林,每顆樹都好大好美麗。 

天氣不錯,雖然是躺平在木椅上睡覺,但其實不太好睡,慢慢起床換回行進時的髒衣服,大家開始分配早餐跟公糧,此時也見到久聞大名的蚯蚓大隊,一行三人,昨晚從台北飆進中橫,準備跟大家從卡拉寶下至溪底凱金社,他們比較早先準備好,於是團長請蚯蚓大隊先出發去卡拉寶山挖基石,我們隨後跟上。

但一開始就歪腰,我傻傻跟在夥伴的後方,沒有確認路徑的正確性,居然一路走至焦土山的稜線上,直至2166峰,還好有夥伴覺得不對勁稜線也太陡,檢查地圖確認方位之後發現錯誤就往回走,不久就遇見飛容趕來攔阻大家繼續前進。欸,真是慚愧明明就有教過,不能傻傻跟著走要詳閱紀錄跟隨時注意路徑才是,得好好自我檢討。不過早上就上下下弄了好一陣子卻還沒上到卡拉寶,就搞得有點疲累了,還好最後回到流籠頭正確路徑,走往右側正確上至卡拉寶山稜線,到海拔H2300左右,左手叉路綁有綠色太管處路條跟一條紅色印著「太魯閣抗日戰役路線」路條,從這邊就開始走腰繞路,沿路都有這條「太魯閣抗日戰役路線」路條,其實這名字取的也奇怪,太魯閣裡的原住民跟部落明明就莫名其妙被壓著打,被動式的反擊,跟「抗日」二字到底有何關係呢?有點不解。

因為碧綠神木缺水,原本希望到卡拉寶農場有水可取,還特別在上農場走到對面的流籠頭工寮看是否有水,但完全找不到,只在農場中央遇見一個有水拿來灌溉的水龍頭,但夥伴一喝覺得味道不太對,雖然特別煮開過後味道似乎就消失了,但還是不敢多喝,農場周遭有使用通電的鐵線圍住,主要是防止猴子穿越偷吃作物,經過時要稍微注意不要碰到以免觸電,直到下農場的最後流籠頭工寮,詢問工寮的大哥可否裝水,大家才放心的使用。

從最後流籠頭工寮出發,盡頭是最後一處農場,沿途有卡拉寶部落家屋的遺跡還有林物局的苗圃。

在下農場的最後流籠頭工寮,團長感覺此處不太一樣特意尋寶一番,發現工寮後方有大片的堆石駁坎,而且非常整齊佔地廣大,感覺很像是分遣所或駐在所的規模,但真實身份還是得回去尋找資料來確認。
路旁工寮下方有很整齊的疊石,腹地較小,詢問團長,應該是早期部落的家屋。

雖然已被開闢為農田,但還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間有三塊完整的疊石區域。

從最後流籠頭沿著道路行走,沿路會發現卡拉寶舊部落的家屋疊石遺跡,林務局的苗圃,可能是這邊的日照真的太好了,每顆人工植栽的柳杉都頭好壯壯,完全無法跟林道旁的柳杉聯想,走到盡頭時會發現最後一片大農場,農場中間有三小塊完整的疊石區,此處無法通行,必須在前方一點從左側的森林繞農場外圍半圈才能沿稜而下,而且在森林中也能發現幾處疊石駁坎的遺跡。
カラパウ 卡拉寶 討伐軍司令部 海拔六千五百尺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カラパウ 卡拉寶下方溪底ニ於ケル鈴木聯隊屯營地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繞至農場最外圍,可以發現清楚的路條沿著卡拉寶山的東南主稜將大家引領而下,但還是得鑽芒草稍微尋找路條,在經過合歡越嶺道之後地形較多陡峭或鬆塌,但沿路卻有許多綁繩,一條不是那麼大眾的登山路線,綁繩居然可以那麼密集,讓人覺得有點疑惑。
層層疊石之字而上的平整道路。

原本以為是合歡越嶺古道,團長一看立馬判別出這條是隘勇線。

✍  日治時期的隘勇線分期:
在下方大致節錄鄭安睎老師的研究「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去找來看看,內容非常詳細豐富,要了解古道、其實先搞清楚關於隘勇線的結構歷史,會有更清楚分辨脈絡。
一、官、民隘並存與隘線退縮時期(1895~1901)。
清、日政權更迭之際,此期的隘勇線則處於退縮狀態。

二、小規模整理、恢復清末隘線與納入警察管理時期(1902~1903)。
以往私人雇用的隘勇、官方所設置隘勇與警丁,全部變 為官置隘勇,此期也開始小規模推進隘勇線。

三、大規模隘勇線推進與包圍原住民聚落時期(1904~1909)。
此期也開鑿穿過2廳的隘勇線,甚至利用通電鐵絲網、地雷等新式武器投入原住民的理蕃事業。

四、軍警聯合討伐與隘勇線深入蕃界時期(1910~1914)。
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第 二期的「五年理蕃計畫」,表現在隘勇線推進上,也有重大變革。

五、後隘勇線推進時期(1915~1917)。 
隘勇線改稱為「警戒線」,監督所改為「警戒所」,逐漸把隘寮裁撤,大正6年(1917)後,皆無設置隘寮。

六、理蕃道路取代隘勇線時期(1918~1926)。
此時期絕大部分的隘勇線皆遭裁撤,取而代之是理蕃道路。大正15年修正警察配置及勤務規則,將修正後的警戒所與分遣所,都統稱為警察官吏駐在所,從此「隘制」與「隘勇線」完全融入「蕃地警察」與「警備道路」(理蕃道路)的體系中。

往下大約20~30分鐘左右,再次遇到一整段完整平坦的道路,這條就真的是合歡越嶺道了。

合歡越嶺道往西方續行會看見其他紀錄提過,祖靈的野狼125,晚上會馳騁進入登山客的夢中。

遇見的這條合歡越嶺道,若從文獻跟紀錄來看,從西側這邊如果繼續走可以通到卡拉寶農場,也是以前有「太魯閣最高蕃社」之稱的卡拉寶舊社,以前飛容走過,但近期紀錄顯示中間有段崩塌需高繞,東側則可通往西拉歐卡舊社等奧太魯閣北岸舊部落。

✍  合歡越嶺道路

合歡越嶺道路是在太魯閣討番戰結束後才修築的,合歡山以西的路段,前段部分幾乎和中橫霧社支線重疊,路線大致為下:
霧社 - 見晴(清境農場) - 追分(翠峯) - 櫻峯-合歡山(昆陽) - 石門-州界-北合歡山鞍部(大禹嶺) - 關原-畢祿-卡拉寶 - 西拉歐卡 - 見晴-古白楊-西奇良- 塔比多(天祥) - 深水溫泉(文山溫泉) - 塔比多(天祥)- 錐麓-斷崖 - 巴達岡 - 布洛灣 - 太魯閣峽口 - 突角

討伐路線、隘勇線、理蕃道路跟警備道是完全不一樣的,隨著時間與政治管理上的考量,甚至是目的的不同,會有所調整,部分路段會重疊或是沿用,甚至是廢棄,但不能說是同一條路,就像是石門東稜下至塔次基里溪到古關原,這一段路只能說是討伐路線,不可說是合歡越嶺道路,若有興趣者,可以多多比對相關書籍研究與論文,甚至是日文原稿,會更容易判別出來。

之後的地形土石較為鬆垮,高低地形落差較大,但有架設不少拉繩。

爬上拳背山前鋒,奧太魯閣景色一覽無遺。

到達拳背山了,紙上旁邊還有蚯蚓留給團長的小訊息。

下至溪旁遇見的第一間早期舊部落的小屋,右側已坍塌,但還有個小前院。

往下第二、三間屋時,一旁大石頭下方塞滿酒瓶,孝伸老師一一考察,大部份是民國時期製。

沿路偶而發現不少大大小小的駁坎、平台等,很有可能是部分隘勇線、隘寮或是開墾地,到達立霧溪旁的舊部落時,對面應該就是凱金部落舊址,天空開始飄起小雨,過陣子開始下起大雨,還好第二間獵寮有足夠的空間讓大家避雨,這間獵寮也變成這兩天我們遮風避雨、吃飯睡覺溫暖的家。獵寮裡有一處小灶可供生火烹煮食材,還有鋸好的乾燥木材,裏頭甚至有不少糧食掛在上方、棉被、數十把山刀等等,稍微整理過後,還能睡下六人,孝伸老師晚上則是自己在隔壁獵寮睡覺,那間感覺是處理獵物的地方有不少彈殼,外面也發現有不少山羊骨頭,感覺勇氣十足。

團長曾在附近尋找蚯蚓大隊會在何處紮營,飛容則是在周圍觀察地勢看哪邊比較適合過溪,多年前她曾經來過,當時還有流籠可以搭乘過塔次基里溪,現在正好下雨感覺水勢更大,時間又稍晚,今天看起來是沒有機會過溪了,明日再續探,所以決定住在獵寮裡,泊諭也在第一間屋的右側發現適合取水的地點,那邊也是早年使用流籠過溪的地點,但生鏽的鐵線跟腐朽的木頭,看起來讓人無信任,於是決定明日再找地方過溪,到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宿營地。
到達獵寮前天空也下起雨,剛好有獵寮讓我們遮風避雨,還有個小灶可供棲身跟烹食的好所在。

住宿在獵寮兩晚,晚餐都好好吃。

晚間仍然是子豪跟泊諭當大廚跟取水,飛容協助煮飯,雲揚切食材,幾乎都是使用營火完成,這是第一次上山用營火煮飯跟煮菜,感覺很是特別。



8/ 28 D4 晴朗炎熱,午後開始下雨
✎ C1 - 過塔次基里溪--佐久間左馬太宿營處-C2 溪底獵寮
穿進獵寮的清晨光線

觀察過溪點,右側會遇到峭壁,高繞要很遠還是得過溪,下方又過多激流跟深潭,於是退回左側溪流上游處。

攻擊手泊諭先過溪流,雲揚當人身確保,中間段較深,大約到他的腰間,已經算是此段較為平緩的過溪點了。

這天氣候很舒適,累積的疲勞也逐漸恢復,今天團長決定探到對岸的佐久間宿營地即可,於是很悠哉吃完大廚們煮的清粥小菜當早餐後,輕裝加上技術裝備,預計過溪到達佐久間宿營地。飛容判斷只要過一次溪繞過一處稜線即可到達。

✍  セラオカフニ selaokahuni 西拉歐卡夫尼 / 西拉歐卡
看完"百年立霧溪"一書後,對照古照片、路線與其他資料後對於西拉歐卡有了些許想法。西拉歐卡夫尼河階地在太魯閣討伐戰是很重要的軍司令處,討伐之後此處也設立了西拉歐卡夫尼「隘勇監督所」,查詢資料發現此
監督所下方配置有四所「隘勇監督分遣所」。

依據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研究中描述,隘勇線三級分級制:
一等 : 每二里監督所一所,每一里(約3.9公里)分遣所六所、隘藔十二所。 
二等 : 每二里監督所一所,每一里(約3.9公里)分遣所四所、隘藔八所。

三等 : 不設置隘藔,每二里至四里(約4.9~15.7公里)監督所一所,分遣所 每一里四所。

研究中也有提及(我有稍微修改敘述內容,但不失重要資訊)
蕃務官吏駐在所屬於較為過渡性的存在,通常位於部落內,具有撫蕃與實業之功能,當蕃界局勢漸漸平穩,逐漸廢除鐵絲網跟其他防備設施,撤除隘寮跟隘勇線,隘制逐漸廢除,警察官吏駐在所就逐漸取代「隘勇監督所」跟「隘勇監督分遣所」,「隘勇」的名稱也改為「警手」,在蕃社或是重要的地點設置「警察官吏駐在所」,更在蕃社內興建蕃童教育所、醫療單位,跟部落的原住民產生一種剛柔並濟的互動關係。

詢問研究前輩後得知,隘勇監督所通常不設立於部落內,只需負起監督的責任,監督所通常需要在交通便利、水源取的方便跟腹地廣大的地方,西拉歐卡夫尼河階地就也都具備以上條件。個人猜測西拉歐卡監督所下的四所監督分遣所,很有可能分佈位於西拉歐卡的部落內。


百年立霧溪一書提到西歐拉卡夫尼等8個隘勇監督所,各個監督所下轄12個「隘勇分遣所」,合計高達96所。負責重要部落內的綏撫機關,則設置了「警察官吏駐在所」11所,上述的數量配置有點奇怪,也不像書中提到是最高等級的隘勇線配置,警察官吏駐在所又是如何跟監督所、分遣所出現在相同時空呢?書中也特別提出西拉歐卡夫尼第一分遣所改名為「岩水」,西拉歐卡夫尼第二分遣所改名為「魯比」,看書中的地圖感覺岩水分遣所的位置還在3.9公里內分遣所範圍內,但為什麼獨留岩水分遣所?並還特別幫他加上「岩水」日本化名?「魯比」是取自當地的小部落嗎?實在很多覺得有趣值得考究的部分。

奧太魯閣的舊社幾乎都位於立霧溪的北岸,但因為當時在討伐戰中,到西拉歐卡夫尼河階路線建設應該較為粗糙,以能夠通過的方式建設即可,隘勇線也可能有重疊到部分路段,因此容易損壞,加上之後隘制廢除,因此直接廢棄西拉歐卡夫尼河階路段,將理蕃道路建設於舊社較多的立霧溪北岸,並開發新道路爬升至卡拉寶舊社,有效率地縮短距離,也打下之後合歡越嶺道的基礎。

「セラオカフニ」溪底軍司令部全景-海拔四千七百尺,右下方ノ白線ハ引水用ホ-スナリ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感覺是從西歐拉卡社望向西拉歐卡夫尼河階 -

總督負傷セラレシ斷崖「セラオカフニ」ヨリ「ソワサツ」ニ至ル途中ノ板路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總督左馬間左太墜崖處-

「セラオカフニ 西拉歐卡夫尼」溪底軍司令部總督幕營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セラオカフニ 西拉歐卡夫尼」溪底ノ蕃橋ヲ利用シ軍隊前進及輸送ニ使用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セラオカフニ 西拉歐卡夫尼」溪底幕舍內高橋局長福留技師野呂技師中山警視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セラオカフニ'溪底軍司令部ニ於テ內田長官ト歸順蕃人  / 圖片出處-台大總圖

佐久間宿營地,位於西拉歐卡夫尼河階軍司令處,飛容判斷過溪一次腰繞過一稜一谷即可到達,但我突然有點害怕立霧溪兇猛的水勢,只好跟團長告假不過溪,決定在溪邊擦擦澡洗洗衣服,就先回獵寮跟孝伸老師等待大家回來,但這決定實在可惜,聽回來的夥伴們形容,現場疊石規模頗大看到不少好東西,好殘念呀!!看來要來練練加強泳技跟水性才是了。

回到獵寮,四處尋寶看看舊部落的屋舍。

夥伴帶回蚯蚓大師留給我們的半邊大瓠仔,跟一罐台啤給團長。

午後大約3~4點多天空開始下起雨,我將水取滿在獵寮等待大家回來,也等待蚯蚓大師給我們加菜半顆大瓠仔,原本今天晚上沒有青菜,突然多了這半顆瓠仔還分三次煮才煮完吃完,非常甜美好吃,聽說是農場主人的心意,真的非常感激。這半顆瓠仔我覺得應該有2公斤,整顆可能就快要4公斤了吧?蚯蚓大師還能背著他咻咻跑到車尾燈都看不見,實在太厲害了,大家邊吃瓠仔邊心有所感。XD

話說,半夜我聽到遠方有碰的一聲,透過藍白布往外看,慢慢有一頭燈在外晃動接近,看了獵寮方向又看遠方,之後疑似轉頭燈就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獵人剛好來此打獵?但這裡野生動物算不少,前晚睡覺有山羌很靠近獵寮在吠,今天一早飛容去溪邊探路時,看到對岸溪旁的大石頭上有兩隻山羊悠哉的吃早餐曬日光浴,畫面很是可愛。



8/ 29
 D5 前晚整夜小雨,早上霧雨。


✎ C2 拳背山-卡拉寶舊社(卡拉寶農場)-碧綠神木
塔次基里溪,就部落的獵寮外很多山羊骨頭。

昨晚大家很快就吃完晚餐,夥伴們一邊烤過溪時濕掉的衣服,一邊聊天休息,但外面整晚的細雨,覺得明天爬回碧綠神木應該會很阿雜。早上大約7點多出發,還好無雨,只是天色陰陰的,沒想到爬升頗有效率,比下山時速度快很多,可能也是天氣不好擔心下大雨,於是大家行進效率不錯,第一批夥伴大約12:40就回到碧綠神木停車場,沒有遇到下雨,海拔較高所在天氣還有點熱,頗幸運,整理一番隨意吃點午餐,等待夥伴到齊整理完畢,分為兩車,一車從蘇花回台北,一台從台中方向回去中南部,順利完成這趟行程。

【心得】
這是第一次跟有研究山區歷史背景的前輩上山,之前比較常跟一起受訓練的夥伴上山,大家都有固定模式跟習慣,少有跟其他團體或山友長天數上山,所以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方式跟習慣,也算是考驗自己的能力與技術,是一次很好的經驗。以前走過一些疑似古道?遺跡等地方,可能單純覺得就是遺跡,但跟有相關背景的夥伴走過時,感覺又都不相同了,能更聽到更清楚仔細的分辨種類,像是隘勇線或是古道、駐在所跟家屋建築形式、駁坎的堆法等等,覺得上山越來越有趣了,希望有機會還能多多參加這樣的行程,山裡的故事真的是多到發掘不完的。

出發前有稍微閱讀楊南俊老師的合歡越嶺古道、金尚德的百年立霧溪、鄭安睎老師的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論文,也在社團的討論中看到許多前輩的討論與發文給大家更多資料參考,雖然自己還是很菜也無法全部看得懂,但能一窺各位前輩如何整理跟研究,實在非常幸運跟難得呀。回去後,還有書送給此次參與行程的夥伴們,前輩們這樣的不吝分享跟指導,讓人覺得感動。寫這篇記錄讓我一整個好緊張,因為自己還很菜,開始深入了解關於台灣山區的歷史不管是經歷或知識都還非常淺薄,如果有錯誤的地方請多見諒,歡迎多多指教,讓我能學習更多。

10 意見

  1. 飛容 妳又再走一次了 真棒!

    回覆刪除
  2. 看了你的精采紀錄心嚮往之,請問有航跡檔可以參考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好意思,因為曾經提供航跡發生過意外,所以不再對外提供。

      刪除
  3. 您好,請問有航跡可以參考嗎?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好意思,因為曾經提供航跡發生過意外,所以不再對外提供。

      刪除
  4. 您好,很喜歡你們的紀錄,好棒!
    想請教:古關原D1:北稜尾偏左下溪處,有15M落差需要架傘帶下嗎?(讀2007台大記錄看到他們是這樣下東北斷頭稜)
    不知道位置是不是一樣的。謝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好,印象中需要扁帶,但下去了也會遇到深潭要橫渡,所以還是從我們走的那條支稜下,那邊也是真正有紮營遺跡處喔。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