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汗水、檜木香跟歡笑聲的治茆山連走西巒大山順訪巒安堂。



西巒大山去年有幸一訪,還背著重裝跟水在瞭望台過一晚,原本要去的大壩因為積雪未融於是更改路線,巒安堂高票當選也因其特殊有趣的歷史再去一次西巒大山也值得。

【關於】
原本以為這條路線也許只有巒安堂比較特別,沒想到開始查詢資料後,就發現到關於此地原住民居住遷移的種種歷史,為什麼非談到這不可?引用紅檜、水鹿與獵人書中的一段話:「我們走中級山很多時候只是把原住民獵人的獵徑走一次,然後用漢人的語言寫出一份記錄,把這條路徑標注在等高線地圖上,平心而論我們並不是做了多麼偉大的事。」這段話讓人很有感觸,因此在寫紀錄之前,我都想先去瞭解此地原住民的變遷,日治時期這片山林的轉變,在這偌大的中央山脈區域,最先居住在此地的就是這些住民,他們開拓此地建立了族群與文化,清代的撫番道路或是日治時期的理蕃道路,甚至是生態學者與探險登山家,拼命想在這裡挖掘出什麼,路不是平白無故就出現的,歷史也是,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訪。

布農族

日治時期的新高郡番地就是指現今的南投信義鄉,此地居住為布農社群,主要活躍於中央山脈的中、南部地區,布農社群主要分為五大社群:巒社群(Taki Banua)、卡社群(Taki Bakha)、丹社群(Taki Vatan)、卓社群(Taki Tuduh)與郡社群(Ish Bukun)。另有一說是六大社群,增加蘭社群(Takopulan),但有研究認為此社群為獨立一群,都已經被鄒族同化,甚至難以分辨,因此不再視為獨立區分的社群。根據馬淵東一調查,卡社群與丹社群都是由巒社分出來的,丹社較晚。

「丹大地區」的布農族,主要生活區域在濁水溪支流,丹大溪、卡社溪、郡大溪與巒大溪之間,大部分的舊社分布於兩岸的高位河階地或者稜線上較為平緩處,地處背山面水之姿,背山可禦敵,面水則因生活所需飲水與灌溉用
(此次的黑黑谷登山口,有這種地勢感)。日治昭和期間,施行集團移住政策,使得山區間的布農族族人,被強制遷移到丘稜地,以便於管理、控制與徵稅,甚至可以更便利使用山區資源,如:林業、礦業與水利開發等。日治末期,丹大地區布農舊社皆已遷移完畢,除了非常少數社群外,廣大的山區只剩些許遺跡,巒社群部分遷移至信義鄉人和村,卓社群遷移至埔里鎮中札村(過坑)與仁愛鄉萬豐村、法治村(武界),卡社群遷到信義鄉潭南村、雙龍村與地利村,丹社群主要移往花蓮瑞穗鄉馬遠村,少部分住在地利村,本是在鄰近的部落卻被拆至東西南北兩地,因日人利用遷移破壞部落間的默契與合作所導致此。-----資料來源 丹大地區人文生態-布農族與古道概說 by鄭安睎

2016 04/02(六)~04/04(一

【夥伴】
  5男4女,共9人。老手新手比:9:0
  鼠叔(D1,3 嚮導A、包車) / 瓜瓜(D1,3 嚮導B、入山申請、領隊)
  裕淵(D2 嚮導A) / 佳螢(D2 嚮導B、總務、醫官)/ 豐賓&摸摸(大廚)
  龍哥(攻擊手) / 龍頭 (壓箱寶)/ 阿比(紀錄)/ 騰輝(留守人)

【困難度】★★★☆☆
  路徑崎嶇、凌亂或多叉路,需體力、步行技巧及(緊急)過夜裝備。(以登山補給站分類)

【交通】
  • A點 - 台北台電大樓 → 地利國小。
  • B點 - 地利國小上黑黑谷,分為兩段式,台北 → 地利國小 / 地利國小 → 黑黑谷登山口,由村民接駁。接駁可洽:
     01. 雙龍田雲程田村長(已卸任) 電話:049-2741621,行動:0912-419287
     02. 松大哥 
    行動:0919477523
  • C點 - 西巒大山登山口。
    西巒大山登山口 → 台北。

【菜單】
  自備三天早午餐、兩晚團炊。

【參考紀錄】
  2012 07/13 黑黑谷上治茆山走巒安堂出西巒大山 將軍
  2015 治茆X巒安堂X西巒 清大登山社
  2015 02/27 治茆山連走西巒大山順訪巒安堂,含治茆山南峰 馬克


【預計行程】
*04/01(五)台電大樓一號出口20:30集合 → 地利國小夜宿 C0。
*04/02(六)5:00起床 → 6:00 上接駁車 → 6:20 黑黑谷吊橋 → 7:00 登山口 H1080 → 7:20 出發 → 7:30 帆布黑水塘  → 8:00 補川7山字森林三角點 → 8:40 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 10:40 獵寮 → 11:40 帆布大獵寮(帆布水),午餐1小時 → 13:40 帆布空地 → 14:40 治茆山北峰H2482 → 15:30 鞍部林道H2350,紮營 C1
*04/03(日)06:00 北峰下鞍部林道出發 → 06:40 接廢棄林道 → 09:00 小山頭 → 09:20 治茆山 → 10:00 治茆山南峰鞍部 → 1040 治茆山南峰 → 11:20 崖壁(右下迂迴而過) → 12:00 停機坪午餐 → 13:00 出發 → 13:10 接林道後繼續上切 → 13:20 上切至林道後,往南續行遇見木造工寮 → 13:50 林道岔,取右 → 14:20 廢棄帆布獵寮 → 15:30 林道岔,取右往牡丹園 → 16:50 巒安堂
*04/04(一)05:30 起床早餐,尋古懷幽 → 07:30 出發,過車庫看到作業伐區鐵牌登山口→ 08:30 上至西巒西稜 → 08:40 出發 → 10:00 西巒大山H3081  → 10:30 出發 → 11:30 午餐 2830峰  → 12:30出發 → 13:00 瞭望台小休 → 13:10 出發,隨即經過營地 → 14:20 竹林,快到登山口了 → 14:40 林道登山口,踢林道去人倫工作站,途中叉路取右 → 15:00 人倫工作站

【實際行程】
*04/01(五)台電大樓一號出口20:30集合 → 地利國小夜宿 C0。
*04/02(六)地利國小 → 黑黑谷吊橋 → 茶園登山口 → 補川7山字森林三角點 → 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 垃圾平台 → 午餐 → 超大帆布獵寮 → 帆布水池 → 治茆山北峰 → 鞍部林道 紮營 C1
*04/03(日)鞍部林道紮營 C1 → 接廢棄林道 → 小山頭 → 治茆山主峰 → 治茆山南峰鞍部 → 治茆山南峰 → 人倫林道支線 → 停機坪 → 上切林道 → 木造工寮 → 崩塌水源處 → 台電濁水-水準點 → 40k里程指標處 → 林道大段崩塌處 →林道右切上到人倫牡丹園 → 巒安堂 → 辦公室住宿C2 (取水)
*04/04(一)辦公室住宿C2 → 林道登山口 → 西巒大山 → 第二瞭望台 → 登山口 → 上車 → 17.3k人倫工作站檢查 → 慶功宴


 04/01(五)無雨,舒適。

◔ 20:30 八點台電大樓一號出口集合, 20:44分出發,有點塞車。
◔ 22:50 休息站。
◔ 00:15 地利國小,到後棟校舍走廊過夜有廁所跟水源,有點熱也有幾隻小蚊子,但沒吵人還算好睡。



 04/02(六)晴朗有點熱。

地利國小 → 黑黑谷吊橋 → 茶園登山口 → 補川7山字森林三角點 → 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 垃圾平台 → 午餐 → 超大帆布獵寮 → 帆布水池 → 治茆山北峰 → 鞍部林道 紮營 C1
◔ 05:00 起床吃早餐,並且裝好兩天一夜所需用水,沿路無水源。
◔ 06:07 出發。
從地利國小遠眺治茆雙塔,還看得到月娘
接駁的司機大哥比預定時間稍晚幾分鐘出現,一台小得利卡努力擠上大夥跟所有背包,後車廂門似乎隨時會爆開,抱著相信原住民大哥的技術,一群人浩浩蕩蕩出發,沿著濁水溪往上游走台16線,經過姑姑山環流丘時,看見濁水溪在此形成美麗的大彎,山後微晨的光線照耀下,大家驚呼此處的美麗與稜線山壁之陡峭,到達登山口路程須大約7.8k,沿路公路路窄有時坡度陡斜,果然四輪驅動得利卡比較安全適合。
大夥塞進7人座得利卡,後車廂塞滿背包,司機大哥說不能放車頂因為會被沿途倒樹勾走
✍  台16線
原本規劃為橫跨中央山脈的東西橫貫公路,起於南投縣名間鄉,迄於南投縣信義鄉合流坪附近的孫海橋,全長41.257公里,但沒有貫穿完成,孫海橋以東則是著名的丹大林道,但自從孫海橋沖毀不再修復,現今無法通至丹大林道。

大家先行下車,步行過橋 
黑黑水,這裡是濁水溪上游
上方是台16線,通往已經斷掉的孫海橋,丹大林道方向
得利卡毫髮無傷貼近雙側柵欄緩行通過吊橋,大家嘖嘖稱奇,大讚司機大哥技術,他還靦腆的笑了笑
◔ 06:27 到達黑黑谷紅色吊橋入口。台16線35.2k處快到達黑黑谷吊橋500公尺前,須右轉叉路才能到黑黑谷吊橋入口,通過黑黑谷吊橋時有限重1.5噸,人需下車先走過去,司機大哥技術很好,車子的左右邊幾乎快要碰到橋旁的扶手欄杆,卻完全沒有任何擦撞安全通過。

✍  黑黑谷吊橋
長約120公尺,因下方濁水溪的黑色溪水(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佐久間鞍部,此處地質是極易風化的板岩,石灰質很高,是溪水混濁原因,含沙量為臺灣河川之冠。)而名為黑黑谷,也有一說是指早期此地原住民染黑色瓊麻的地方,用了當地的水更不容易褪色效果很棒,才取作此名。因此吊橋也就叫黑黑吊橋,如果續行上方的台16線,會遇到黑黑瀑布,吊橋上也看得到。
登山口就在正前方,直上茶園。
◔ 06:58 到達產道盡頭茶園登山口,海拔H1080。展望不錯,旁邊有工寮與田地,整理裝備順帶暖身,每個人身上至少都是4升私水與1升公水,而且開始就有段陡坡要爬。

✍  黑黑谷
查資料時看到網路上有前輩貼出此地古地圖標示,並且參考研究資料,得知此處早期就是布農族巒社群經常活動的區域,茶園登山口是濁水溪南岸與郡大溪下游流域的巒社群 ブヲル(buworu) ,旁邊是イシロワ社(Isilua)日治時期與其他巒社、郡社群遷移到現在的陳有蘭溪羅娜村,研究分布圖可知此次走的路線幾乎都是巒社族群部落的所在地。
------參考資料 連結1 /  2.日本時代集團移住對原住民社會網絡的影響-新高郡的案例 by葉高華
日治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
◔ 07:15 出發。從茶園處直上,不久後可看見清楚路徑,之字形腰繞緩上稜尾(在其他人紀錄看此處應有水平堆石痕跡,是布農族的傳統主要家屋建築所使用的水平疊砌法,但可能我們較早切上稜線,並未看見。),路徑看來似乎常有人走動,沿路有條塑膠水管在地上跟我們相同方向,並往前延續很長一段路,最後卻未見接至何處水源。
◔ 08:14 省政府圖根補點,不久就遇到補川七森林三角點。海拔H1263m。
補川七森林三角點
✍  森林三角點
森林點的編號如補川七,“川”是埋設的主持人(班長)的名字中取一個字當作冠字,以區別和別的埋設班所立的基石。而“補”是指基石的等級,森林點共分四級:主、次、補、交﹝交會點﹞,其中主、次相當三等三角點,補相當四等三角點,交相當五等三角點,交會點一般沒有基石。------資料出處
◔ 08:47 休息。
◔ 09:39 休息。垃圾平台,海拔H1623m。
◔ 10:50 午餐,11:40分離開。海拔H1865m。
下方為獵徑平緩好走,但登山者路徑必須往上
◔ 12:29 休息。
錯過上稜處,前方一處崩谷,在崩谷前右側上切到達稜線,沿途需跨倒木,邊坡土石易塌不穩,還需砍除雜草倒木,有一夥伴退回正確上稜處,沿途路徑明顯較為好走。
喘口氣,背著重裝跟兩天一夜用水,天氣稍熱,不算輕鬆
◔ 12:53 獵寮,規模不像前人紀錄中的大獵寮,龍頭看著路上的垃圾,往左手邊循跡,在稜後便發現紀錄上的超大獵寮,一旁的樹幹上還有藍色噴漆標示路徑方向,在這觀察好一陣子才離開。
路徑上先經過一處獵寮,超大獵寮就在此處的左手邊稜線後
很多大張藍白帆布蓋成的獵寮
獵人的鍋子,下方還有架子支撐住
大家正在觀察獵寮規模
◔ 13:32 休息。
開始進入大樹區,此時海拔也較高了
很寬敞的營地,前方開始有些被砍伐過樹頭的舊痕跡
被砍走的樹瘤
◔ 13:51 大型帆布搭建而成的水池,無水,旁邊有營火木炭的痕跡,此時進入盜伐區,沿路可見幾株只剩已死去的檜木與扁柏樹頭,有的則是樹瘤被盜伐走。
舊砍伐痕跡,這顆檜木or扁柏以前一定很大
◔ 14:14 休息,海拔H2341m。沿路開始看到許多大型檜木扁柏,經過時偶而能聞到濃郁的檜木香,一路漫長平穩緩上。
沿路偶而能聞到檜木的芬香,地上也開始出現鋪滿乾枯的柔軟松針區域
◔ 14:50 休息。舒適的松針營地,在這稍作歇息,準備一口氣衝往北峰跟營地。
◔ 15:05 到達治茆北峰,無基點,海拔H2483m。很快就到達北峰,位在路徑上很不起眼的左手方,差點錯過,但前面開始下降高度,因此警覺北峰最高處應該已經到達。
下降到廢棄林道時,摸摸眼睛很利,撿到一隻鹿角
◔ 15:30 到達廢棄治茆林道上的營地。沿途雖然有很多舒適柔軟的松針營地吸引人,但因為明天的路程有點長,現在時間還很早大家希望能多走一點是一點。照原定計畫到達營地,開始分工合作,煮晚餐、升火跟整理營地搭設外帳。
前面已經有人搭設好的營火位置
搭設外帳要以方便拆解為原則,但不代表就不牢固不安全
9個人搭設三頂外帳,一面打開通風,晚上不會寒冷也沒有反潮
今日 - 總距離 9.7km / 行走+休息用餐時間 9:59 / 上坡總計 1585m / 下坡總計 207m 

今日爬升不少雖然不算太累,但重裝背水加上天氣稍微炎熱,上坡時還是會喘會累,天氣炎熱所需要水其實要更多,這次也算是學到一次經驗。

在中部爬山,第一個感覺就是乾燥,跟北部完全不同,因此晚上生火跟宿營幾乎沒有潮濕跟反潮的問題,可能也是因為夏天快到了。傍晚吃完晚餐後,拿著夥伴削好的樹枝,叉上香腸跟山豬肉烘烤,但我一邊烤香腸一邊度姑,把香腸都烤焦了,實在可惜,不過山豬肉真的很好吃,摸摸烤由龍頭分切給大家吃,夥伴們各個手藝專長十足,越走默契越好,沿路不停的歡笑、關懷與默契,總是讓人一下就忘光路程的疲累。


 04/03(日)晴朗有點炎熱。


鞍部林道紮營 C1 → 接廢棄林道 → 小山頭 → 治茆山主峰 → 治茆山南峰鞍部 → 治茆山南峰 → 人倫林道支線 → 停機坪 → 上切林道 → 木造工寮 → 崩塌水源處 → 台電濁水-水準點 → 40k里程指標處 → 林道大段崩塌處 →林道右切上到人倫牡丹園 → 巒安堂 → 辦公室住宿C2 (取水)
做好暖身,準備出發
◔ 04:00 起床。 將昨晚沒吃完的鹹粥熱過,大家分一分吃完,開始收裝備跟拆帳。
◔ 06:10 出發,海拔H2346m。從林道紮營處直接開始往上切,沿途會遇到幾株大顆扁柏、廢棄鐵桶與鋼索,還有伐木時的運輸滑木道,也能遇見腰繞而上的廢棄林道,沿途沒有路條有時須跨越倒木與陡上,但只抓準方向尋找好走路徑,不會太難找到正確路徑。
◔ 06:54 休息,海拔H2525m。橫切幾次廢棄林道後,會開始走在展望時而不錯的鋪滿松針與岩石混合的瘦稜上。
岩石松針混合的瘦稜
後方和藹的鼠叔
◔ 07:45 休息,08:01離開 。
D2 很盡責的嚮導裕淵,跟天天都是攻擊手的超強龍哥
◔ 08:20 大岩壁區,海拔H2640m。原本想看前方是否有另一稜線可上,龍哥探過後似乎不行,龍頭先行尋找傾斜面較為不陡峭安全處上切,到達後立即拿出扁帶,在上方架設確保點,讓夥伴往上攀爬時有施力點,大夥一一安全上到稜線,往前方移動時順道看左方岩壁處非常陡峭,剛剛上攀點相比之下真的安全許多。
在大岩壁區,尋找較為平緩有踩點抓點的安全上攀點
大岩壁區上方,龍頭架繩看守後方夥伴是否安全上攀。
◔ 09:10 治茆山主峰,一等三角點,海拔H2909m。治茆山主峰四周,都是箭竹芒草區。
主峰上有一顆大針葉樹,紀錄上有人提過爬到樹上後展望很好,可以看見日月潭,只有軟Q身段的龍頭爬得上去,結果什麼都看不見。XD
在主峰上合照,四周都是箭竹,雖然說是一等三角點,但卻沒展望。
只有軟Q身段的龍頭爬得到樹上,但還是展望不佳,沒看見任何景色
✍  治茆山
清朝及日治時期堡圖就標示此名稱。布農族部落耆老稱之為「哈比哈隆」,意思是說此山是無法長出茅草的地方,希望能長出茅草大樹,周遭都是箭竹林,非常難以行動容易迷失方向。布農族早期活躍於治茆山兩側,可由雙龍部落接日據時期古道即往人倫社(人和)起點,郡大溪警備道則是通往各部落的主要路線之一。中部一等展望山頭都能一眼看到治茆雙塔,由日月潭觀看,它更是鎮守後方難纏丹大群峰的前方門將。山頂可眺望南三段名山,亦可回望日月潭湖光山色。

治茆雙塔所指的是治茆主峰與南峰,在中二高或是日月潭天氣好的時候,山形非常明顯好認,民國七十年郵政總局還發行過一張治茆雙塔的郵票,號稱最多人看過但最少人爬過的名山。攀登治茆山有兩個路線,一條是從雙龍林道進從南稜上治茆山,雙龍林道共16k,10.5k處有上鎖的鐵柵欄,當地原住民才有鑰匙,沿路有水源,人倫林道西支線上工寮前是最後水源。我們則是選擇另一條地利進從北稜上治茆山,沿途無水,爬升較大路條較少,不過這一、兩年爬的人開始多,感覺獵人or山老鼠也常使用這條路線,路徑也開始明顯清楚了。------部份資料參考出處

◔ 09:36 下山,前往南峰。
從治茆主峰必須先到最低鞍部海拔H2695m,再往上爬升一百多,沿途也是箭竹倒木不少,從日月潭望向治茆雙塔,只見往南峰方向一路陡下毫不囉唆。

龍頭在前方,都會隨時幫後方夥伴清除路障,找尋好走又安全的路徑
◔ 10:45 到達治茆南峰,海拔H2863m。
治茆南峰,沒有任何展望,腹地狹小還有倒木
◔ 11:00 出發
◔ 11:34 松針營地午餐,海拔H2729m。快速下降後,到達一片平緩松針地,前方就是崩塌抖下路段,於是決定在此處先行午餐。

松針地上到處都是松果
平緩松針地結束後,很快就遇見崩塌陡下路段
◔ 12:22 出發
◔ 12:36 左測遇見崩塌路段,暴露感極大,但右側都有踩點與抓點只要小心點,都能安全通過
左手方崩塌很深,但可以從右側小心安全地往下
◔ 13:20 到達人倫林道支線,海拔H2300m。
看到整片的造林區還有寬廣的平緩區,就知道到達人倫林道了
不知道為何,林道旁有許多的毛地黃
◔ 13:25 停機坪三叉路,海拔H2290m,今日路線最低點。
林道往前方不久後即能遇見大家口中暱稱的“停機坪”,是治茆山與西巒大山的最低鞍部處,此處可經人倫警備道-人和支線接至雙龍林道通往雙龍村。並在鄭安睎訪談布農族人文稿中有段描述:西巒大山到治茆山中間有一個神社,日治時期曾經參拜過。但找不到資料來確定神社位置與是否存在。

✍  人倫警備道 - 人和支線
此路線為「東西」向的連絡道,該警備道開鑿於日大正五年(民國5年、西元1916年),全長約26公里。起點從望鞍社算起,經由望鞍吊橋,先沿著郡大溪旁(約920公尺)往北腰繞一小段,再轉入伊利豆社(約980公尺),爾後過伊利豆吊橋至對面陡稜,起初沿稜「之字型」陡上,約1,600公尺後,沿稜線的東側腰繞,最後爬上治茆山與西巒大山的最低鞍,昔日這裡有「巒大山警官駐在所」,現在已經蕩然無存,有一間半圯的造林工寮取代了它,(但查詢其他資料表示此駐在所位置海拔為1970公尺處,似乎跟鄭安睎所說的海拔位置不太符合?從駐所可以遠眺「望鞍警官駐在所」及「加年端警官駐在所」,視野極為遼闊。爾後古道繼續沿著治茆山的鞍部,腰繞下人和村,1,850公尺處,有一條支線下雙龍村。

從警備道上可以遠望北方之日月潭、水社大山、日月潭、埔里盆地與霧社等地,往西北可遠望集集與水里等地。此處的古道非常寬,甚至可以騎乘摩托車。古道約在1,800公尺左右接上由雙龍村後方延伸上來的稜線。沿著古道走,直到進入林務局的臺灣杉與麻竹造林地,路跡才告消失。最後,沿著新闢的產業道路,接上人倫林道人和支線抵達人和村。古道探勘難度級數為C級,全程走完約需7天。特別注意的是,望鞍吊橋已無法通行,需要橫渡湍流處處的郡大溪,切忌不要在雨季時前往,以免發生意外。 ------ 資料來源 丹大地區人文生態-布農族與古道概說 by鄭安睎
昭和13年~昭和14年 (1938/1939),臺中州新高郡巒大山警察官吏駐在所前合影
Photo by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大家在此稍作歇息,姿勢看起來超悠閒的豐賓
◔ 13:39 出發。不跟著林道之字形多繞路,可從廢棄檢查哨建築後方上切,很快就可直切上方林道,此段不需跟著我們的航跡走。

從此廢棄的建築後方,直接上切林道最好的路線。
鄭安睎提到的半頹傾取代駐在所的工寮不知道是不是這間? 因為也只有這間?
◔ 13:55 上切林道口。附近散落動物遺骨看來像是山豬,還有營火遺跡與看起來像是座椅與桌子的木頭四散。
看起來像是山豬的下顎?
◔ 14:07 上切出至林道口,開始沿著林道開始緩上,不久遇見右手處有個髒髒的小水窪,沿路林道平緩好走偶有大霧,但最讓人訝異的還是沿路山老鼠猖獗的盜伐木頭景況。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很美很夢幻的林道,後來因為一直平緩的走不完讓大家越走越無聊,越無聊就越累... 
◔ 14:13 第二處盜伐區。有林務局的紅字註記標示,一旁還有廢棄機車。
就在林道旁的樹頭,再次被盜伐切丁
機車在林道上暢行無阻,無意間也變成盜伐的幫兇
◔ 14:34 第三處盜伐區。山坡下方堆滿被盜伐切丁後的木塊。
掀開木頭,發現下方有稍微黏稠的水份,仔細一聞有濃濃的檜木香味,我們都覺得好像檜木精油
◔ 14:44 林道道路指示牌,不久後即遇見木造工寮,大家走進工寮看一下建築本體,續行遇到一岔路,需走右測林道,左側林道靠近郡大溪,地圖上標示廢棄,應該是更早廢棄的支線。
顏色皆已掉光,也看不懂下方文字的道路指示標
很大的廢棄木造工寮,屋頂已經坍塌
◔ 14:57 崩塌處。隨即遇到一盜伐區,但可能是樹頭過大可用的木頭還有不少,使得山老鼠覬覦繼續盜伐。
樹木上方有登山客留言,警告山老鼠不要再繼續盜伐
◔ 15:34 崩塌水源處。走了兩天一夜終於看見第一個水源,因為此行程有兩天一夜沿路沒有水源,雖然大家都努力背了不少水,但一天2升的水其實是不夠的,所以每個人都有水量補充不足的狀況,看到水源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臉,非常開心。
此處有兩隻大水泥管,水源乾淨
崩塌非常嚴重,往回看來時路,
可以發現照片右手方有處獵寮崩塌,左手處有一人工堆砌的高台,但也不敵大自然力量,一直往內崩塌
◔ 15:56 倒塌木頭區,看起來像是被雷擊中倒塌的巨大倒木。
上方黑黑的應該是雷擊後的痕跡?
◔ 16:01 台電濁水3號水準點。
台電濁水3號水準點。紀錄記載沿途會遇見3個台電濁水水準點。 
◔ 16:06 盜伐區。此處是沿途看過最新的盜伐區,從右手邊上坡的檜木舊樹頭,山老鼠又再次的切丁盜伐,路上的檜木屑非常新,並且厚厚的一層,林務局還未在此處標上紅字,看起來很像山老鼠們前一晚就在這進行盜伐的動作,一路走來就遇見好幾處盜伐,讓人深刻的感受到,山中盜伐的嚴重與普遍。
大家在這邊觀察好一陣子。
山坡上被再一次砍伐切丁的大樹頭,實地看見觸目驚心,讓人非常不忍
◔ 16:35 林道40公里路標。
經過40公里指標
◔ 16:40 幾乎崩塌光的林道。雖然崩塌,但不至於危險難走。
經過921後,人倫林道多處坍塌崩毀,所以現今只能從新人倫工作站17.5k處旁西北稜登山口起登西巒大山
◔ 17:00 從人倫林道直接上切右側。能看見完整的人倫分站聚落也不需跟林道腰繞多走一段。
◔ 17:09 南投林管處水里工作站 - 人倫分站。人倫牡丹園。

✍  人倫牡丹園
在人倫分站最下層,林務局當時在此處栽培了有25種牡丹花品種,大約400多棵,牡丹花是日僑指定送給蔣宋美齡,選定地質與氣溫恰當的巒大林區種植,是當時台灣唯一種植牡丹的地方,在牡丹未綻放時便會剪下來趕緊送到台北,70年代也有許多慕名者專程來此賞花,五月的花季也常吸引不少登山客拜訪,有人倫牡丹花園之稱。但隨著伐木林業停止,林務局停止栽培後,據說原本的牡丹已經移植到阿里山去了。

人倫牡丹苗圃花室前,大家其實都累了,還是要想像一下牡丹花綻放的姿態拍個照


【南投林管處水里工作站 - 人倫分站】

位於人倫林道37.6公里處,是巒大山林場伐木時期的行政中心,位於西巒大山東側,最下層是人倫牡丹花園與苗圃,沿著中央大道依序而上,兩旁高地有木造員工宿舍、菜園,經過林道主線處也是車行終點處,不遠處即是當時攀登西巒大山的登山口(從水里出發,車行約50分鐘到達人倫林道7k檢查哨,核對完入山証後,接著搭乘兩個小時多的路程到達人倫工作站,由此處上西巒大山大約90分鐘即可登頂,是當時非常好登頂的百岳之一)。林道右側續行後有發電儲油室,以及小溪水源處,左側則是倉庫與撞球間、維修車庫與登山口,最上方則是廁所、辦公室、福利社與祭奉福德正神的巒安堂,林道上常有往來的運材與補給車,非常繁榮熱鬧。

隨著伐木禁令人倫林道開始停工沒落,更因為921地震因素林道多處坍塌無法車行,林務局也不打算修整,因此現今攀登西巒大山須從林道17.5k新人倫工作站附近的西北稜登山口起登,無法像昔日那般輕鬆快速登頂了。
舊人倫工作站,大致區域概略圖,短時間巡視一次憑印象與紀錄繪製,若是有誤請見諒。
暱稱“中央大道”,兩旁種植整齊樹木,雖然地下鋪滿松針,但還是可以看到邊緣有整齊排石圍繞
中央大道兩旁都有屋舍,盡頭有兩間屋舍,中間有一小徑接著屋後樓梯,可接往上方林道
右側屋舍,夥伴龍頭在2012年228來此處紮營過,今日再探屋頂已經破損 
屋舍周遭種滿李樹,盛開時應該能為此處的荒涼寂靜帶來些許舊時的熱鬧氛圍吧? 
從階梯上來後會遇到林道,左側有一看板-登山注意事項與鐵製鏤空“進入山林,注意防火”的招牌。
應該就是早期登山客乘坐材車進入人倫林道後的下車點
巒安堂到了。雖然大家都累,但是到達目的地大夥還是很開心的拍照留念
往林道右側前進,尋找水源,會先經過此疑似變電小屋
一旁應該是放置柴油機的地方,裡面還有濃濃嗆鼻的柴油味
小溪活水源,水質清澈水源穩定,距離住宿的辦公室也不算遠,沿路好走
晚餐吃得豐盛又飽足,撫慰一整日的疲勞。另外更重要的是補足今日喝不夠的水量
今日 - 總距離 17km / 行走+休息用餐時間 12:34 / 上坡總計 1198m / 下坡總計 866m 

今天路程真的頗長,一路都頗順利,但最後大家都敗在平緩上升卻落落長的林道上,到後面真的開始累了,另外還有攝取水分不夠,雖然到達住宿點時有補水,但晚上還是會渴到醒來喝水,可見水分的補充真的不要忽視。

到達人倫工作站時,大家似乎先忘記疲累這件事,開始參觀這個大聚落裡面有些什麼,最後走上最頂端的辦公室,放下背包後,先到巒安堂一起合照了一張,接著開始分配工作,昨日紮營的夥伴今日不需紮營,於是就分配去取水,所有水袋、山貓全部出動,因為現在最缺的就是水,所謂一日取水,終身取水,自從奇萊下切100m取水時,我已經有此領悟,本來疲累想耍賴的雙腳好像也走得動了。晚餐仍然豐盛,還有加碼用熱水擦澡,因為昨日水不夠,只得乖乖忍著,今日有水源,在滿天星空下擦個香噴噴的澡也算是撫慰疲累的一天。

螢螢咳嗽還未好,只要一上坡就會喘不過氣,今日走的也相當疲累,到達營地時很想吐沒有食慾跟力氣,龍頭說應該是累過頭了,吃東西沒用,最好的方式是先睡一覺補足元氣,一覺起來就什麼都吃得下了,果然螢螢睡了差不多2小時,起床後神清氣爽,也擦了個香噴噴的澡,享用美味的晚餐跟烤山豬肉,恢復了不少。




 04/04(一)晴朗有點炎熱,午後有雨。

辦公室住宿C2 → 林道登山口 → 西巒大山 → 第二瞭望台 → 登山口 → 上車 → 17.3k人倫工作站檢查 → 慶功宴
◔ 05:30 起床,吃早餐。利用剩餘的時間,在工作站區域稍微逛過一遍,做大致區域分配的紀錄。
陽光開始露出臉,幾個夥伴在外面認山頭
在中央大道旁的四連棟宿舍,每間都有煙囪,不知道是煮飯還是保暖用?
巒安堂位於最上方,猜想因為是“神”,所以位居最上方,旁邊沒有居住人,只有福利社跟辦公室
要到最上層,必須先經過這段樓梯,正上方就是我們住宿的辦公室
在住宿的辦公室前留念,還發現一把鋸子
 ✍  索馬師仔
在【邦查女孩】一書裡讀到過,以前拿傳統鋸子的「索馬師仔」所使用的鋸子。
專業伐木的五齒截鋸與胴剖鋸不一樣,鋸齒規律一左一右,呈現波動狀,能產生約三公分的鋸屑,目的是為了拉出更大的活動鋸路,平的鋸齒會夾鋸。索馬 (Soma )日本話伐木的意思,以前的伐木工被稱為索馬師仔(台語),當時邊看書邊想像,沒想到居然能看見實品,有點感動。
巒安堂內部彩繪仍清晰可見。伐木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林場會配置一座神社或是廟宇讓伐木工人們有心靈上的寄託
◔ 07:17 集合,出發到達登山口。夥伴想上廁所,就在登山口附近利用等待空擋邊做操暖身。
快要春天了,沿途看到許多花開始慢慢地綻放中
豐賓的太極競速暖身,已經變成大夥暖身的必備功夫之一
◔ 07:35 集合,登山口出發。
林道登山口有一倒塌指標
◔ 08:22 休息,海拔H2800m。
沿路看見許多伐木時期作業的區域,還有沿途遇到的木製電報桿與鐵線鋼索,另外還有看見不少水窪或是樹皮遭到啃食一半的景象。
沿途路徑常會看見早期的電報木桿,上有鐵牌編號
在一水窪旁發現腳印,比對後應該是水鹿的腳印
◔ 08:35 出發。
◔ 09:15 休息脫外套,09:25 出發。
快要登頂時的路徑有點絮亂,有的像獸徑有的像是登山客亂鑽的路徑,只要抓對方位,其實都不會偏離太多。
◔ 09:45 登頂西巒大山。
第二次來到西巒大山,雖然這條路線不輕鬆,但好玩許多
◔ 10:20 離開山頂。
沒有下雨,氣候稍微炎熱,空氣品質也很差,展望不好
◔ 12:15 到達第二瞭望台,吃午餐休息。
◔ 13:00 離開出發。
◔ 13:50 休息。
這次龍頭走在我前方,讓人感受很深,龍頭隨時注意自己走在地圖上的何方,總是選擇好走安全的路徑,不急躁不貪快,更不時的幫後方夥伴清除障礙,隨時注意夥伴是否需要幫助,還能觀察生態、環境的變化,背影讓人安心又佩服,是一位讓大家都非常敬佩喜歡一起上山,又能從他身上學習到很多很多的超棒前輩&夥伴。
前方隊伍
◔ 15:00 到達登山口。
大家換好衣服,正在伸展中,這時太極伸展法首度出現,鼠叔都起乩了
今日 - 總距離 11km / 行走+休息用餐時間 8:43 / 上坡總計 601m / 下坡總計 1595m

【心得】
從濁水溪上游的地利國小,經黑黑谷吊橋到達登山口,背負兩天一夜私水跟團炊公水,從H1100左右爬升到治茆山北峰H2480,再下降H300到達廢棄林道扎營,路上摸摸還撿拾到一隻雙叉鹿角,天氣舒適宜人林相優美,晚上星空下享用大廚的好味美食。

第二天路程頗長走了超過10小時,從營地H2300先上到治茆山主峰H2909後下降不少又得爬升H2863的南峰,接著又下降H600到達人倫林道,沿途松針扁柏與檜木、鐵衫不時出現,還偶有獸類的遺骨散落,但還需走6.5k的林道長度,林道上不時有盜伐的新痕跡,路上滿滿的檜木屑跟四散木塊,這時才明顯的感受到盜伐的嚴重與泛濫,雖然林道有幾處崩塌還算好走,但又臭又長大家都走的無聊又渴又累,終於到達林道終點巒安堂,附近的聚落與遺跡面積不小,選定住宿點趕緊去附近300公尺的小溪取水,傍晚的培根奶油義大利麵跟玉米濃湯,更有燒滾滾的洗澡水讓大家擦澡,不停煮水喝水,彌補缺水操勞的一天。

隔天從林道工作站爬升350上到西巒大山,以前從現在登山口上過一次西巒,但沿途真的頗無聊,雖然從黑黑谷上沿路背水重裝爬上爬下,但還是感覺好玩許多。

這次的夥伴還是一整個很歡樂,帶大家用太極暖身的賓賓,跟賓賓搭檔兩晚團炊的大廚摸摸,照顧全部人要按摩、治病、取水帶隊的辛苦領隊瓜,活力滿滿率真直接的龍哥,人老心不老好笑專業D1嚮導鼠叔,D2 盡職認真的嚮導裕淵跟螢螢,十項全能邊走邊守護大家並且適時指點,讓我們偷學師的龍頭,還有努力想把這美好一切記錄下來的我。

很好玩的路線跟超棒的夥伴們,這次又偷學不少,知道自己要進步的還有很多很多,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並且從錯誤中學習,在歡笑中向前邁進,好棒的一次經驗跟回憶。

【路線】
三天兩夜的航跡 by 龍哥




0 意見